第0964章 在路上(第4/5頁)

“打從1962年開始,到1979年結束,下鄉知青一共是17,764,800人,除了極個別的特例,其他人都是戴著大紅花,在鑼鼓聲的歡送下去的農村。

但是這將近1800萬人裏,有多少人始終記得他們是帶著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任務下去的?又有多少人真的去做了?

這些數據我沒去統計,我不敢去統計,我怕自己統計完之後,會對這個世界失望,這些年,我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回城知青視農村為洪水猛獸、人間煉獄。

談到一點高興的話題也是去哪個老鄉自留地偷了什麽菜,偷了哪個老鄉的雞,或者偷看哪個村花洗澡,成功把村婦甩掉,考上大學勇攀高位。

不然就是頭湊到水龍頭下面,沖啊、灌啊,一心想著把在農村的噩夢排出自己的腦子,啊,某某大隊,我青春的痛!”

南易拍了拍厲亥的心口,語重心長地說道:“前輩,忘記任務你用了多久?三個月?三天?還是到地頭的三分鐘?

你忘了,你這個狗東西忘了。”

南易拍了拍桌子,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我沒忘,最後一批下去的我沒忘,因為下去晚,我才能看清一批批前輩建設少、破壞多,先進的見識沒帶下去,農村的淳樸倒是破壞個幹凈。

於是當時我就想,我應該親自融入到知青這個群體中去看看,以知青的身份親自去農村走一遭,觀察一下做一個符合名詞定義的知青到底難不難。

等我到了文昌圍,我就發現了,這也沒多難嘛,不偷奸耍滑,多賣幾把子力氣,吃一斤我就能種出十斤,當然,不客氣地說,我是個種地小能手,別人比不上,再說文昌圍的土地不賴,有些地方沒法比。

把條件平均一下,再簡單推算一下,一個農民吃一斤種出三斤還是非常輕松的,1977年,全國9.5億人,卻有7.8億種地的農民,按照我的公式來計算,咱們國家的糧食可以敞開了吃,為什麽種地的農民一年只能吃撐三五回呢?城裏還要限量供糧呢?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有了疑問,我就想著從書上、報紙上找答案,那段時間,我是白天下地晚上看書,別人睡八個小時,我睡八秒。”

南易嘿嘿一笑,“還別說,我的付出沒有白費,報紙看多了,被我看出一點門道,八月份我就看出來恢復高考近在眼前了,所以,很是不好意思,你們是無頭蒼蠅,只能臨陣磨槍,我和劉貞卻是從容應對。

再加上雖然在學校沒學到什麽東西,可好得我們倆是應屆生啊,學的東西還沒全還給老師,實在慚愧,盡管如此,狀元和榜眼也沒成為我和劉貞的囊中之物。”

厲亥吐出一絲白煙,說道:“當年我有看到村裏運來幾車白紙,那是用來印復習資料的吧?”

“對,跟你說哥們從知青點搬出來之後,吃肉都吃得我犯惡心了,苦沒怎麽吃,倒把我養得膘肥體壯,不然哪幹得動重體力活。劉貞一開始喝麥乳精,喝了兩罐,膩了,我又幫她搞奶粉,進口的,三個月我就把她從小雞仔養成了小母豬。

這讓我發現自己有搞養殖的天賦……先不提這個,回到改變這個話題,77年,村裏開始印復習資料,那年我和耀東叔就已經是十萬元戶了,也給村裏帶去不錯的收益。

接著呢,消停了半年,哥們一心念書,繼續從書上找答案,可找來找去怎麽也找不到,我就想了,國內的書找不到,國外的書上會不會有呢。

一開始我覺得可能是沒有的,我看的報紙上說美帝從1948年就在反反復復地發生經濟危機,三十年持續不斷地失業人口增多,農民收入減少,搞不齊人都已經死光了,美帝已經不復存在。

六歲還是七歲那年,看到美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我那叫一個高興啊,食量大增,我媽做的給家裏四口人吃的飯被我全吃了,居然還不到五分飽。”

厲亥蹙眉道:“南易,說重點。”

“行行行。”南易擺擺手,“我說重點,我有個女同學,馬來西亞華僑,從她嘴裏我聽到了一些國外的情況,她跟我說美國幾乎人人都有小轎車。

我當時一聽就急了,美帝人民明明飯都吃不上,還能有小汽車?

我原本要好好批判一下我那位女同學,可轉念一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沒上美帝看過,根本做不到實事求是、有理有據地批判,所以,我迫切地需要了解美帝,我要看外國報紙、外國書。

不僅要看英文的,還要看其他語言的,畢竟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講英語的多是美帝走狗,他們寫的東西不可信。

所以,我把每天睡覺的時間再次成倍壓縮,從八秒改成八微秒,一口氣學了五門外語,那些日子,我放的屁都帶著法語的味道,Bong~Xiu,這就是你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