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3章 曾經年少(第3/5頁)

看完合同,徐露雖然覺得南易辦事一點不爽利,可還是痛快的就站在馬路上分別在兩份合同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天仙拿回合同,確認沒問題,把其中一份給徐露,然後,兩人一起走進米蘭國際的辦公室。

南易和亓英兩人在彩電塔上聊了蠻久,亓英給南易講述一些奉天這裏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詭樓的鬼故事,說是住在裏面的人第二天起來發現自己睡在另一個房間甚至是別人家裏,晚上樓道裏有女人哭泣,在大館誰誰來舉辦過演唱會,6903廠俱樂部改成了夜總會等等。

亓英說的熱火朝天,南易聽得津津有味。

彩電塔上呆夠了,兩人下到地面,南易在路邊的小店買了瓶金鐸汽水,解了解渴,亓英就在邊上看著,感嘆南易的年輕,明明是同屆,兩人的年齡卻差上許多,自己兒子也沒比南易小幾歲。

南易喝著汽水,一邊打量小店的貨架和櫃台上陳列的商品,在貨架上可以看到克拉古斯的精制鹽水腸,還有幾款火腿腸,春都、金鑼、鄭榮、雙匯。

說到火腿腸,春都算是鼻祖,其他幾個牌子都是摸著它過河,說白了就是看它幹起來了,才一個個跟風上的生產線。

範師傅一早就定下主打方便面和火腿腸的計劃,方便面是南易有意拖著,火腿腸沒動起來是逼於無奈,火腿腸的原材料“豬肉”根本搞不定,沒法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供貨渠道。

聽著有點可笑,墾殖集團雞公氹養殖基地旗下有自己的粵省豬大將養豬場,養殖規模達到了10萬頭,但是,豬大將被納入了粵省的“保供”體系,出欄的肉豬有一頭算一頭,都被省內各市的肉聯廠拉走,留下幾十頭百來頭容易,要再多不行,得緊著老百姓吃肉。

雞公氹養殖基地旗下還有個中原豬崽繁殖中心,養殖規模更大,這兩年連連擴張,現在每年可以向生豬養殖戶供應上百萬頭豬崽。

這數量聽著不少,但其實一點都不多。

繁殖中心的銷售壓力很大,不是愁豬崽賣不出去,而是愁不夠賣,別說供應中原全省,就是繁殖中心所在的天中市都無法做到百分百供應。

這麽說吧,繁殖中心收到的天中市預訂單想要完成還需兩年時間,兩年後或許能走出天中,但是哪天能走出中原就不好說了,擴張不但需要時間,也需要飼料支持。

墾殖集團有一家子公司叫肯特山,就是生產飼料的,這家公司在五川白貢,而五川是養豬第一大省,肯特山的吃不停飼料和豬博士添加劑在五川養殖戶中的口碑很好,產品在當地供不應求,絕大部分在五川省內消化,少部分發往東北。

為何供不應求,還有多余的往外面賣?

其實不是賣,是換。

豬飼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而玉米的主產地就在東北,想要玉米,行啊,拿飼料添加劑來換。

豬大將養殖規模10萬頭,一年出欄兩批就是20萬頭,一頭豬從豬崽到出欄需要吃掉850斤左右的飼料,即年消耗約等於8.5萬噸玉米;豬崽繁殖中心的養殖規模100萬,一年可輸出四批,一頭豬崽需要吃掉50斤左右的飼料,即年消耗約等於10萬噸玉米,兩者相加,共計18.5萬噸。

18.5萬噸,對全國玉米年產量達到九千多萬噸的總數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

但是,九千多萬噸之中,有超過一千萬噸需要用於出口,然而這兩年國家大力扶持生豬養殖,剩下的八千萬噸,不僅要用於戰略儲備、人吃馬嚼,還得緊著農民的生豬養殖所需。

今年的農村不說家家戶戶養豬,起碼六七成還是有的,全國的生豬養殖數量大約有3.79億頭,若是全部生豬都吃玉米,共計需要1.6億噸,那就會有差不多8000萬噸的缺口。

當然,實際上大部分農戶只會養一兩頭豬,而且也不會主喂飼料,通常是早上多熬一點粥,然後用粥拌米糠,再輔以當地的豬草進行投食。

所以,理論上的玉米缺口其實並不存在,但玉米供應緊張這是事實。

目前的現狀就是肯特山可以收購到的玉米非常有限,生產的飼料和添加劑根本不用想著走出五川,也是在工廠周邊就能消化掉,兄弟單位自然就顧不上。

天中的豬崽繁殖中心的豬崽吃不到“吃不停”,只能在中原地區想辦法收購玉米,然後自主生產豬飼料喂自家的豬崽,擴張的速度受限於能收購的玉米數量。

豬崽繁殖中心的豬崽出不了中原,粵省豬大將想要豬崽只能自己想辦法,目前的解決辦法就是雞公氹養殖基地用掌握的技術自己培育一部分,然後從外面的農民手裏收購一部分,就這樣,一年勉勉強強能湊出20萬只豬崽,豬飼料就更別提,為了不讓豬餓著,真是想盡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