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4章 崩壞之始(第4/6頁)

而在改革的方式上,則是采取贖買租賃和商業投標相結合的辦法。

毫無疑問,稍具智慧的人能從這一項改革的方式中看出問題,贖買租賃或商業投標,類似這樣的私有化方式,普通民眾能得到什麽好處?

100萬盧布的資產,全蘇範圍內有幾人能拿的出來?

而拿不出100萬的資產,贖買又從何談起?

更何況,它還要與商業投標相結合,投標會肯定由政府官員主持,什麽都不是的老百姓,即便東拼西湊的拿出了100萬盧布,他能在投標中勝出嗎?

簡直癡人說夢!

從根本上講,這種形式的改革,對於那些身在小型企業工作的普通人而言,就是他們的未來將會被國家低價賣給一小撮有錢人,而這些有錢人,恰恰就是他們一直以來恨之入骨的特權階層、腐化貪官。

南易知道這個小私有化改革方案其實一早就制定了,只不過現在才對大眾披露,因為在7月4日已經頒布了《俄羅斯聯邦外國投資法》,並於9月1日正式實施。

所謂投資法,大致的內容和國內的改開政策大同小異,只是在數字細節和準入領域上有點區別,瓦西裏銀行可以說是卡著投資法實施的時間點壓哨搶跑。

來了莫斯科後,南易只和瓦西裏見過一面,之後再沒見過,也沒有去操心瓦西裏集團的事情,他不是不想操心,而是不能操心,鬼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若是對銀行表現的太上心,容易引發某些人的聯想。

小私有化改革,南易有點興趣,特別是對和資源掛鉤的小企業興趣濃厚。

對俄羅斯,南易充滿了不安和警惕,所以從來沒想過要在俄羅斯做長久規劃的投資項目,基本想法是用瓦西裏銀行的存款購買俄羅斯境內一切值錢的商品,買到馬上裝船運走,一刻都不停歇。

就沒想著從俄羅斯帶一毛錢走,甚至對外貿易銀行裏抵押的大筆黃金也沒想著帶走,瓦西裏銀行使命結束的時候,那筆黃金也會換成商品。

對俄羅斯的投資,從始至終只有一開始500噸黃金,不論是之前還是以後,南易都不會從外面多調集一毛錢過來。

現在的小企業,包括以後的礦產、石油天然氣,南易都會想辦法插一腳,投資的錢就來自瓦西裏銀行。

一旦企業或石油天然氣礦到手,企業裏的機器能拆賣的先賣了,拆完還能經營的繼續經營,石油天然氣礦也是如此,抓緊時間開采,不添置設備只添人,絕對不追加額外投資,只會視情況決定是否把盈利部分投資一點回去。

簡而言之,隨時做好跑路的準備,過幾年愛沒收就沒收,沒收跑路,不沒收接著幹,賺錢買物資,無限循環。

500噸黃金過來,必須帶著幾千萬上億噸物資走,俄羅斯的錢依然留在俄羅斯,南易一分都不會帶走,至於錢不如之前值錢這件事,那就和南易無關了,大大滴良民,做空盧布這種事他是不會幹滴。

南易的走神一直持續到校花把車停下,他來到了目的地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

一直以來,南易對劉貞和林淑儀保持聯絡頗有微詞,可他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阻止兩人聯絡,實際上這些年兩人聯絡的挺緊密,林淑儀還去滬海看過南無為好幾次。

阻止不了,只能默認,她們兩個愛聯系就聯系。

說實在的,南易覺得自己可能看走眼了,林淑儀並不是一個平庸的女人,前年,林淑儀從美林證券跳槽到雷曼兄弟,不到一年的時間,她就變成了合夥人,這次更是代表雷曼兄弟到俄羅斯來考察。

有一件事可能會令人不可思議,那就是華爾街的投行普遍看好俄羅斯的未來,在華爾街投行的眼裏,一旦俄羅斯的獨立成既定事實,這裏就會變成一片投資沃土。

從硬件來看,俄羅斯將會繼承大量的蘇修遺產,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教育發達、科技水平更是可圈可點,所以,不少西方人認為,之前蘇修人生活條件不行,完全是體制限制了社會發展的活力。

蘇修解體,俄羅斯轉變成西方體制,有了民主紅利,立刻會一飛沖天。

而且,之前蘇修壓根沒有私有和外國企業,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這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自然願意過來投資。

實際上,華爾街人士早就已經進入俄羅斯活動,就是索羅斯那個家夥,早在去年,他的慈善基金已經在基輔和莫斯科有所行動,救濟了一些人,也扶持了一些人。

[關於索羅斯慈善基金的內容不能多說,有興趣的自己去找找。]

在出站口等了一會,南易就看到林淑儀走了出來,在其身後還有一個西方女人拖著行李箱跟著,貌似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