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9章 正與歪點子(第2/6頁)

四、注重精神與文化消費,文化和產業開始互相滲透,眾多的文化研究所一個個誕生;

同時零售業也隨著變化,大型綜合超市依然是市場主力,但品類殺手(營業面積較大,但商品品類經營較少的連鎖專賣店,比如京西易購這種)開始崛起,尤其是在服裝、家居、家電這些品類選擇深度和性價比上,比大型綜合超市更有優勢。

另外就是,極致低價和極致性價比業態,如百元店和SPA業態開始出現,1985年後,便利店業態強勢崛起,因為當時已經出現差異化消費的主題,便利店主打高頻剛需,動銷特別快。”

“從日本女性的購物心理來說,通常情況下,日本女性消費者在逛街之前往往並沒有什麽具體的購買目標。大多數日本女性都喜歡逛商場,在逛的過程中一般因控制不住沖動心理而產生購買行為。”

北村純子一說完,從心控小組出身的馬來西亞籍,專攻女性心理學的崔弘濟沒什麽客套,直接就說道:“許多日本女性心情不好或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就把逛街購物當成一種緩解壓力、平衡情緒、宣泄無奈的辦法。

通過我們調查小組的調查所知,高達93.5%的18-35歲的日本女性消費者都有過非理性的沖動性消費行為,非理性消費占她們消費支出的20%。

由於沒有明確而實質的購買目標,日本女性消費者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商店環境、購物現場氣氛、營業員的言行以及其他消費者的意見等。

因此,日本女性消費者在購買時,更容易受到商品情感功能的影響購買並不太需要的商品,有時甚至商品的名稱、款式、環境氣氛等符合她們的心理需要,就能激發她們的購買動機。

日本女性感情豐富、善於聯想,她們往往脫離商品表層次的使用價值,而是賦予商品一種特殊的情感內涵與價值,樂於去體驗購物的感覺與意境。

大多數日本女性的購買行為通常具有較強的感情色彩,購買時多憑借經驗和直覺,即女性第六感購買符合自己心意的商品。

隨著社會環境開放,日本女性由於經濟獨立而使其社會地位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開始追究個性、展現自我。

現代日本女性尤其是都市職業日本女性在購買過程中通常根據自己的身份、氣質、職業和經濟承受能力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以彰顯自我、自由、自信的個性消費。

她們對服飾、發型、裝飾等追求多變和多樣化,對新鮮的東西通常抱有強烈的興趣,渴望嘗試和體驗不同的生活模式。

在經濟發展、競爭激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職業日本女性開始崇尚高品質高品位的消費理念,她們認為品牌意味著品質的保障,有品位、經典時尚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據我們調查小組的統計顯示,超過六成的日本女性消費者認為,名牌雖然價格比較高,但質量品質有保證;一半左右的日本女性消費者認為,名牌商品加工材料優質,制作較為精良、使用持久、信得過。

同時,日本女性對美的追求十分敏感,名牌商品無論是協調的色彩搭配、別致的造型設計、前衛大膽的時尚感、優質的原料加工,精美的包裝、細致的服務與饋贈都能博得日本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可見,名牌對於日本女性消費者來說是一種信譽與保障的象征、一種高品質生活和社會地位的象征。

我用日本的藥妝行業做為一個案例來分析一下:

日本的藥妝店是在醫藥分業制度實施之際從傳統藥店轉型而來,由於消費者在買藥時可以非常方便地購買到日用雜貨品和化妝品等,因此受到大眾歡迎,進而迅速發展。

日本現代藥店包括個人經營藥局、化妝品店以及經營藥品、健康食品和化妝品的日用雜貨店。

日本業界預計,隨著各種政策法規限制的放寬,到2000年藥店門店數將會增至2.4萬家、銷售額將達到8兆日元。

日本消費者已將藥妝店作為選購護膚品的首要場所,而經過近30年的發展,藥妝店已經成為日本化妝品銷售的首要渠道。

日本女性消費者一般是沖動型購物,日本的藥妝店總是能以色彩繽紛誇張顯眼的POP廣告或模擬場景的產品陳列,吸引眾多日本女性消費者的關注,吸引她們購買,使她們一進入店內就產生強烈的購買欲望。

著名的藥妝品牌松本清,在單層賣場的門口沿街堆滿所謂的應季商品、熱賣商品、特價商品,貼上色彩惹眼的海報,搶奪門前人流的注意力。

基於日本女性購物時易產生感情色彩的特點,藥妝店在商品廣告方面推出提案式銷售,要求廠家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更多地考慮該商品是否能提高消費者的生活質量,這也成為日本藥妝界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