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0章 佤邦、農村與漢卡(第2/5頁)

按照報紙上記者的說法,45歲的柳美良看起來非常疲乏。

1979年,英國的《經濟學人》上有一篇文章上寫到:價格低廉而制作略顯粗劣的華囯商品,將展現出它強大的競爭能力。

這句話一語成讖,從1983年開始,華囯的小屏幕彩電就闖進歐洲市場,1985年只有區區的5.5萬台,而到了1988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25萬台,占去了歐洲16.9%的市場份額。

為了和低廉的囯貨競爭,歐共體各國廠家不得不削價30%,由此,歐共體委員會認定華囯彩電傾銷,需要征收15%—20%的反傾銷稅。

這消息一宣布,剛剛在規模化生產上嘗到甜頭的國內彩電廠商就是一片哀嚎。南易估摸著彩電廠商的關注重點會轉移到國內市場,價格戰打起來就是這兩年的事。

“反傾銷……”

南易嘀咕了一聲,打開電腦登陸服務器,調出搜索窗口,在搜索框裏鍵入“anti-dumping cn”,等待了一會,數據就展示在屏幕上。

從1979年至今,國外對華囯的反傾銷次數已經達到了將近八十次,華盛頓一直在爭論是否要延長華囯的最惠國待遇,華囯已經緊隨日本之後,成了美國的第二大貿易逆差國,今年的逆差已經有三十幾億美元。

南易打了個電話到紐約的南辦詢問了一下,得知美國海關組織了一個幾百人的報關代理人、貿易專家隊伍,正在進行一項涉及空前廣泛的調查,牽涉到幾十家與美國進行貿易的華囯公司。

紐約的檢查辦公室正在準備對這些華囯公司提出多達100項的指控,包括貿易欺詐和洗錢。

海關調查中心指控華囯在貨運物品的價值上欺騙了他們,一些華囯公司還漏報/瞞報了一些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數據,涉案產品包括一些布料和成衣。

牽涉到紡織業,南易表示很正常,內地本來就是靠低價才打敗了台塆和香塂地區,搶占了全球的紡織市場。

把搜索框裏的“anti-”刪掉,南易再次點擊了搜索鍵。

華囯在對外大量出口低價紡織品的時候,國外的跨國公司也沒閑著,柯達和富士公司在國內市場上都采取了廉價傾銷的策略。

富士彩卷在日本國內市場售價為每卷600-800円,在歐洲市場為每卷6-8美元,但出口到國內市場的到岸價僅為7.15元人民幣,按照官方匯率算,國內的價格還不到日本本土價的22%。

南易回想了一下富士彩卷在商場裏的售價,好像從18-22塊都見到有賣,這就是說中間商的毛利至少有10塊錢。

“國內比較大的感光材料企業有申光、公元、福達、樂凱,接下去的日子都不會好過,不是苟延殘喘,就是免不了破產和被兼並。”

南易撫摸著下巴尋思著,“要不要做背後的黃雀,做好收購柯達的計劃?”

尋思了一會,南易想到萩原小百合已經買了東芝的數碼相機正給自己寄過來,“還是算逑了,要收購柯達也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柯達是玩光學和化學技術起家的,公司內部的高官和工程師都是化學專家;

想讓他們改變思維,放棄自己擅長的化學領域,把精力放到電子數碼領域很有難度,而且,面對東芝、富士、索尼這些擅長光學和電子數碼技術的企業,柯達也是白給,根本沒多少競爭力,數碼相機之爭,柯達必敗。”

南易很清楚現在撐起柯達股價的就是膠卷業務,一旦把這塊撇掉,柯達的市值就會減掉九成,這時候打收購柯達的主意不可取,柯達也不可能把他真正想要的醫學影像和元器件業務剝離出售。

收購國內的感光材料企業也不可取,在醫學影像上幾乎毫無建樹,接管日薄西山的膠卷業務沒什麽意思,想搞數碼相機研發沒戲,一點基礎都沒有,超車都找不到彎道。

繼續翻閱報紙,把好幾張報紙上的信息一歸攏,再結合自己掌握的信息,南易很輕松就可以總結出跨國公司在新興建材、洗滌用品、食品飲料等行業發力,文昌食品廠、雄起飲料都要迎來艱難時刻。

上午在房間裏看了半天報紙,下午南易就到街上去遊逛,他的眼睛主要放在貼在墻上、掛在高處的廣告上面。

顯眼處可以看到海飛絲的廣告牌,在其旁邊還能看到飄柔的廣告,寶潔公司的左右互搏術已經爐火純青,不管消費者說飄柔好還是海飛絲好,它都會點頭表示少年有見地。

雅芳小姐穿著女式職業裝,手裏拎著一個精美的袋子,挨家挨戶、挨門挨店的推銷化妝品,她們是地推軍團,她們有一雙鐵腳板,她們還有蜜糖包裹的三寸不爛之舌。

走到光華樓,南易左看旺德福,右看麥當勞,稍微想了想,走進麥當勞用港幣買了三個巨無霸,又到旺德福用人民幣買了三杯可樂,雖然手裏捏著的紙包裝上有麥當勞的LOGO,可旺德福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拿拖把抽他,依然笑得很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