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5章 惡心人的歪主意(第2/5頁)

“還算了解。”

“我和蘇修某個城市的林業局領導搭上了關系,從他那裏我可以拿到砍伐的指標,不過蘇修那邊的指標對砍伐量有最低限制,拿下一個指標,方方面面的支出需要115萬盧布左右,我個人只能湊出15萬。”

郭浮曦的介紹還真夠簡單,不過南易還是聽明白了,蘇修那邊森林資源豐富,什麽控制性砍伐措施對他們來說純屬多余,走到森林裏,玩了命的砍就是了,短期之內,他們根本不用擔心森林資源被破壞。

正因為如此,蘇修那邊不是限制最高砍伐數量,而是限制最低數量,要是小嘍啰,兜裏沒幾個子就不要浪費他們時間,不過,據南易所知,蘇修那邊最低砍伐指標應該是價值80萬盧布的樹木砍伐量,倘若郭浮曦說的數字是真實的,那疏通費的數字還真不小。

“郭老板,你確定你找到的是林業局的關系,而不是林管區?”

蘇修國家林業委員會是最高的林業行政機關,各加盟共和國相應地設有林業委員會或林業部,邊區或州設林業局,局下設林管區。

林管區既是基層林業行政機關,又是獨立核算的經營單位或企業,類似國內的林場,只不過人家的規模要的多,蘇修全國共有2616個林管區,平均面積453300公頃。

南易“林管區”三個字一出口,郭浮曦就明白南易對蘇修林業的情況真的有所了解,於是,他再次肯定的說道:“我找的關系就是林業局。”

“好,郭老板可以給你弟弟打電話了。”

雖然美國那邊已經是半夜,不過郭浮曦的電話順利打通,幾個小時的時間,擔保人的問題解決。

南易寫了一個號碼給郭浮曦,讓他到滿洲裏的時候打個電話,對方自然會帶著錢與其會合,南易不經意的舉動讓郭浮曦見識到了他的實力,令其更期待接下去的合作。

錢的事情既然談妥貼,郭浮曦便沒在椰城多呆,次日就前往羊城,準備飛往京城搭乘K3列車。

郭浮曦離開後的兩天,南易又執行了一回彈跳戰術,人飛去了京城。

顧聞已經畢業,這小子沒有學一般人的套路留在美國或先進入大公司、研究機構工作一段時間,這讓南易有點意外,也讓他不得不變更一下關於顧聞的計劃。

顧聞是南易已經看在眼裏的人才,在其留學之路上,南易為其創造了不少便利,投資已然撒下,到了收獲期,他當然得去收起來。

為了網羅人才,南氏旗下的企業分地域和專業對世界各大高校都有所捐款,金額不是太多,單純掛個號,有需要的人才可以在其畢業之前就接觸。

南氏用人比較青睞名校的高學歷畢業生,這倒不是南易輕視普通高校或者低學歷的人才,而是名校生的圈子比較好,他們的關系網可以成為他們的綜合素質中的一環。

並且,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來說,名校生是從金子裏面摒棄沙子,而其他渠道是從沙子裏面挑揀金子,篩選成本和試錯成本截然不同。

當然,這和南氏現在所需的大部分都是高科技人才有關。

南易到京城的時候,顧聞還沒啟程,他是故意早點過來,除了和顧聞聊聊,還有點其他事要忙。

車子油箱要見底了,虎崽去買油的間隙,南易把老洋房收拾了一下,等虎崽加好油,南易就出發去了崔各莊。

在西山腳下原來有兩個屬於部隊的舊籃球訓練館,八七年,京城廣電的局長一狠心、一跺腳,把京城台和藝術中心的家底全壓上去,投進200萬,將兩個籃球館改建成簡陋的室內電視連續劇拍攝大棚。

室內劇拍攝場地有了,但要拍什麽當時卻毫無頭緒。

於是,這位局長親自找了一些年輕人來策劃劇本,這其中就包括鄭驍龍、王蒴在內,聽王蒴吹牛皮的時候說,當時他們一共五個人,在薊門飯店裏涮著羊肉、喝著酒,一邊一起構思電視劇的選題。

當時,《記者文摘》裏有一篇短篇的新聞報道,說的是一個收養棄嬰的故事,這篇報道正好五個人都看過,激情一碰撞,便定下劇本的故事核心圍繞著“棄嬰”展開。

核心定下來,那就往裏面添加劇情,五個人當時住進了賓館,每個人先構思一套故事情節和結構設想,然後坐在一起頭腦風暴,把五個人的思想,幾個人編的故事、設計的人物命運、組織的情節集中在一起。

也就是調動五個人的生活積累,為豐富這部電視劇的故事、人物命運和情節結構服務。

這五個人湊出來的劇本就叫《渴望》,按照王蒴的說法,劇本裏的王滬生人物設定的確糅合了一小撮南易的性格特點,鄭驍龍當初說把王滬生的角色給他演,倒不是毫無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