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3章 大忽悠(第2/4頁)

“兩個100%”都能理解,“兩個不許”似乎就有些莫名其妙,但這的確是有緣由的。

不得不說去美國調查的高級小組的確很有一套,他們發現了“盼達”背後的“地球聯盟協會”——盼達汽車公司的注冊地特拉華州有著“地球聯盟協會”在美國的主要分支基地,而汽車商金國源正是“地球聯盟協會”的高層。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地球聯盟協會”其實一直都有著“地球大一統”的終極幻想,實現幻想的第一步,就是修建貫通全球的高速公路網。

更要緊的是,他們的帶頭大哥文征明在華府內部有著不少的人脈。據傳,他與美國前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關系密切。

不管他們的“全球高速公路網”是最終幻想還是胡思亂想,都得從源頭掐了。

面對著諸多的額外條件,盼達汽車公司都滿口答應,鵝城方面也是胡蘿蔔和大棒雙管齊下,補完條件後,就將剛剛新建完畢的市府大樓讓給盼達汽車做辦公室。

“東方底特律”的名頭還是如期響了起來,鵝城霎時成為一塊投資熱土,地價在短時間內暴漲,地產公司紛紛進入。

“80年代看深甽,90年代看鵝城。”

鵝城人終於不用在睜眼閉眼間,看羊城眼熱,看深甽眼紅。

可沒人會想到,盼達汽車的食言速度會如此之快。

鵝城廠房奠基沒多久,盼達汽車以某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和鵝城大吐苦水,說擺明了這兩年汽車出口十有八九會黃,不如聯手一起開辟國內市場,把30%產能放到國內銷售,並表示這個項目從未進入國家汽車主管部門規劃之內,因此能否內銷及內銷比例,應該自己能說了算。

但鵝城仍然堅持文件精神,堅持最初的“兩個100%”。

鵝城與盼達自奠基之後,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談判,不過,這個未來的“東方底特律”一直在有條不紊地建造著,似乎竣工指日可待。

但實際上,熱火朝天、有條不紊只是工廠的外殼,內部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看著韓振赫帶回來的資料,南易可以看出來,不管是金國源還是盼達汽車,從一開始就是做好了來國內撈金的準備,先用大投資迷惑住地方的眼睛,等到周邊房地產、銀行貸款、民間投資等各類項目跟進之時,轉身要挾鵝城妥協。

盼達就是進行賭博,賭鵝城不敢承受10億美元巨額投資撤離所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不答應就就意味著爛尾樓、房價暴跌,周圍的配套設施全部作廢,答應那是不可能的,站在全國一盤棋的高度,會對國內合資以及民族汽車工業發展造成毀滅性打擊。

盼達的項目會夭折,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南易之所以關注它,是因為它完全可以和沃拉岡集團無縫對接,可是100%出口的條件對盼達來說致命,對沃拉岡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南易不想走生產其他車企車型的路子,哪怕是車型再爛,他也想走一條原創之路,生產已有車型,就是用別人的生產工藝、技術指標,其實就是變相的代工,技術根本消化不了多少。

如果單純只是為了賺錢,南易根本就不會去惦記汽車領域,百年車企,百年沉澱,還不如一個概念、一個噱頭,一個在汽車領域深耕細作的巨無霸市值居然比不過另辟蹊蹺的所謂新能源汽車,簡直可笑。

如果沃拉岡要介入到盼達項目,等這個項目黃了之後續上,看似可以節約一點建設時間和投資,可也給沃拉岡套上沉重的枷鎖,南易原來琢磨的研發五年、提升五年、開拓五年,十五年後一鳴驚人的設想就會落空。

接手盼達,沃拉岡一開始就會被架在空中下不來,鵝城引進車企是為了賺取外匯,國家層面是為了汽車技術和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如果沃拉岡專注研發,一年只生產幾千輛甚至是幾百輛車糊弄一下,打定主意先虧損,南易可以接受,國家和鵝城能接受嗎?

撫著下巴,南易沉思了許久,這才把韓振赫帶來的資料合上,意興闌珊的說道:“這個事情先擱置,等盼達項目徹底進入僵局再議。”

南易這麽說,其實心裏面基本放棄了介入盼達的想法,如果堅決想要進入,很多事情現在就要準備起來,之所以猶豫不決,他是想掙紮一下,拖一拖,給奇跡一點表演空間。

發了一會呆,南易把綠核發展目前在進行中的項目和韓振赫交代了一下,韓振赫歸來,意味著南易可以從具體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之前,韓振赫一直留在孟買盯著印度的事情,直到前些日子,情策委、南辦、小南辦[南若玢]聯合組建的印度攻略小組工作上了軌道,南易才把他給召喚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