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6章 長銀和農協(第3/6頁)

盡管水上的改革受到了長銀內部“國內派”的反對,但“國際派”們仍為改革做出努力。

大野木被任命負責投資銀行組,平尾被派往紐約,開拓長銀的國際資本市場,後來他督導購買了羙國一家從事企業兼並的公司皮耶斯的一部分股份,又收購了一家主要的債券交易商格林威治資本管理公司。

然而1985年起,隨著日本不動產和股票泡沫的不斷累積,長銀改革派的努力化為泡影,泡沫經濟帶來唾手可得的利潤,使長銀沉溺於泡沫經濟的遊戲中,特別是不動產成為長銀的新寵。

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的升值使得出口大幅下滑,日本經濟出現衰退。

為了緩解經濟下滑和通縮壓力,日本開始采取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在1986年—1987年間的連續降息後,央行貼現率從1986年初的5%降至1987年2月的2.5%,這是二戰後的最低水平。

一系列的金融緩和措施,使得日本貨幣供應量增速大幅上升。

在升值預期、低利率和寬裕的流動性之下,大量熱錢湧入股市和房地產。

日本企業對金融資產的投資由1985年前的7.9萬億円增至當下的超過20萬億円,擴大了接近三倍,資金運用於土地投資的比率也上升了2倍以上。

1985年之後的三年多時間裏,和房地產無關的企業所擁有的土地資產增加了6%以上,大量的資金湧入不動產和股市,使得這兩個市場出現空前的繁榮。

繁榮之下,日本的商業銀行自然也加入了這場狂歡,由於激烈的競爭環境,商業銀行開始追逐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通過向商業貸款公司貸款的方式迂回向泡沫產業融資。

據大藏省統計,日本的商業銀行向商業貸款公司的融資在全部融資總額中所占比例約20%,商業貸款公司向不動產的融資在其融資總額中所占比例達40%。

從1985年到現在,長銀的資產由18.4萬億円增長至20萬億円以上,相當一部分的資產估值來自於不動產貸款的大幅提升。

如今長銀的市值逼近200億美元大關,已經進入世界銀行估值排名的前十,標普和穆迪對長銀都給出AAA的評級。

不動產的瘋狂使長銀原本向投資銀行轉型的改革變得不那麽急迫,相比投資銀行受到的限制和利潤的微薄,不動產貸款更加有利可圖。

因此,新的領導者對馬裏奧·水上此前制定的戰略計劃進行了調整,宣布銀行應該以投資銀行作為長期目標,但短期內仍然應該側重於作為核心業務的企業借貸;同時要求充分利用不動產方面的新機會,注重發展向中小型企業放貸。

在長銀的不動產貸款中,EIE的貸款就是典型代表。

資料的內容到這裏戛然而止,畢竟就算晚上通宵達旦也只是過了一天時間,想收集到太多的資料是不可能的,何況還有些數據需要計算。

從已有的資料,南易已經可以看出不少問題:一,不動產方面的貸款,為什麽是EIE為代表的這些企業能拿到,評判篩選的標準是什麽?

企業財務狀況和長期發展潛能評估,還是只出於“私人關系遠近”?

二,不動產方面的直接投資,到底是單純的投資行為,還是在為某些利益團體充當接盤俠的角色?

日本房地產的泡沫很大,這有很多人都能看得出來,包括已經深陷局中的不少不動產企業,他們同樣能看明白房價和地價遲早要跌下來,而且這個遲早估計已經不遠了。

只不過不動產有一個特性“高杠杆”,一家不動產企業能夠快速膨脹,根本離不開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的資金扶持。

1塊錢膨脹到1000塊的背後,離不開不動產價格的飆升,離不開對銀行的高負債。

惡俗一點來理解,銀行是用“未來購房者”的錢借給不動產企業推高房價,最後讓“未來購房者”來買單,“未來購房者”不但要耗盡存在銀行的儲蓄,還要倒欠銀行一大筆。

這麽一圈繞下來,房價的壓力還是到了銀行那邊,杠杆是銀行給的,房貸還是銀行放的,如果不動產企業和房主都開始擺爛,銀行就得坐蠟,就得連鎖性倒閉。

向老天爺許願房價不要掉下來的中堅力量和最虔誠者——銀行,不同性質的銀行又綁架不同的利益團體陪著它們一起許願,這股念力會越積越大,最終把所有人都捆綁到房價上。

日本的不動產戰車時速已經達到300公裏/小時以上,想緊急刹車,九成的概率會翻車,這個緊急制動刹誰敢輕易拉?

車上的乘客有超能力、有眼光的都已經準備逃或者已經在出逃,進軍海外,全世界買買買,完全可以視為一種風險分散的策略。

加價購買國外的資產,有的的確是錢多作祟,窮人乍富的土豪作風,有的則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