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百七十三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對戚繼光的兩本兵書很感興趣, 或者說,他對大明的水軍很感興趣,“之前那本明朝的小說裏說過《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 歷史原型其實是朱元璋的鄱陽湖大戰。

明朝的水軍肯定不弱!”明初尚且如此,中後期肯定更強。

而且戚繼光還是一個常勝英雄,被稱為“戰神”, 他的兵書值得一看。

李靖:“臣也覺得,陛下不是想訓練一支水軍嗎?這兩本兵書正好用得上。”既然有後世總結的,何必要自己摸索呢。

李世民剛要點頭又遲疑了, 這次的書真的太多了,他雖然沒花多少, 但是他這些臣子可花了不少。

看到個人傳記都以為不要余額,想都沒想就買, 結果……唉, 這也就罷了, 關鍵後邊明知道要扣余額,還是前赴後繼的買。

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所以後面還會有多少書?

李世民:“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回天幕賣的書有點多?”

買了個人傳記, 正在期待到貨的大臣們:“有嗎?”

沒有個人傳記, 什麽也沒買或者被分配任務買書的大臣怨念地看了眼李世民,暗道:飽漢不知餓漢饑。

洪武時期

看著小黃車裏的兵書, 朱元璋很糾結, 大明將領寫的書還要他掏錢買,是不是不合適?

可是戚繼光是嘉靖年間的人, 距離現在一百多年呢。

他的曾曾曾孫可以等到戚繼光的兵書,他可等不到。

最後朱元璋還是咬咬牙買下兩本兵書。

至於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朱元璋看都沒看,若是完整版的他還會考慮, 失傳了幾篇兵法還考慮什麽?

而且後世距離現在六百多年,指不定他收藏的比後世還全呢,買它不純浪費嗎?

朱元璋心裏地算盤打得噼裏啪啦,就聽到天幕說:

【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而且在清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力量,從古至今,我們國家都不缺少保家衛國的將士,就比如剛才說的名將們,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在歷史上留下赫赫軍功。

不少人也和辛棄疾、諸葛亮、戚繼光等人一樣將自己的畢生的經驗總結著成兵書傳給後人,最負盛名,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的《孫子兵法》就不用多說了。

這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堪稱兵家聖典。

除了《孫子兵法》外,還有吳起的《吳子兵法》,姜太公的《司馬法》,孫臏的《孫臏兵法》等都有流傳下來。

當然也有寫了多部兵書著作一部也沒能保存下來,全都失傳了,比如大唐軍神李靖。

李靖一生著有《六軍鏡》《韜鈐秘術》《總要》等多部兵書,可惜都失傳了。只有《衛公李靖兵法》的部分內容散見於《通典》《太平禦覽》等類書、政書中。

除了這部分內容外,李靖唯一的傳世的兵書就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這本兵書也是《武經七書》之一。

不過遺憾的是這本書並不是李靖親撰,根據史學家推測這本兵書很可能是後人對他言論的輯錄,其中也許有後人附益的部分,但其基本內容反映的是李靖的軍事思想。

李靖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絕對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聞言轉頭看向李靖,十分惋惜道:“藥師的著作居然都沒有傳下去,是大唐對不住你。”《太平禦覽》是宋朝的書,宋太宗讓人編撰的,這他記得。

也就是說李靖的兵書在宋朝初期就失傳了。

那只能是毀在五代十國的戰亂中,或者黃巢起義,甚至是安史之亂。

李世民:越想越心痛,多好的兵書,居然這麽快就被毀了。要是都能傳下去,買藥師兵書的人肯定不少。

看著旁人買,而自己不用買,這才爽嘛!

然而……唉。

李靖還以為李世民是真的心疼那些兵書,連忙道:“陛下放心,臣得閑時就想過撰書,已經收集了一些資料,再結合之前天幕那些書中提到的兵法,定能編撰出一本不輸於《六軍鏡》等兵書的著作。”

雖然不知道《六軍鏡》寫的什麽內容,但李靖自信這一世寫的肯定比上一世好。

李世民:“……”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心情復雜,聽到前面幾本時他還挺高興的,這些兵書他都有!不用買!

可聽到後面,李靖的兵書,八大軍神之一的李靖,他的兵書應該很不錯吧,可是失傳了。

劉徹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可惜。

孫吳白韓,衛霍李嶽,孫吳都有兵書傳世,韓信也《兵法三篇》流傳,李靖寫過多部兵書,白起嶽飛死於非命不算,就他的仲卿和去病沒有兵書傳世?

不行,得讓他們兩寫幾本兵書,把打仗的心得都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