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百六十三 劉徹:什麽都想要……

戚繼光並沒有消沉多久, 他很快便反應過來了,既然是因為張閣老病逝才導致的他被清算,那張閣老多活幾年不就好了嗎?

多給張閣老送些延年益壽的補藥, 勸他注意身體……

計劃通√

戚繼光不是沒想過脫離張居正這條船,畢竟明朝歷代首輔鮮有善終, 可是他受張居正賞識,多年來早就和張居正綁在了一起。

再說張居正把持朝政多年, 這些年如果沒有張居正, 又豈會有他的今日?做人不能忘本。

今日若趨利避害而選擇脫離張居正投靠他人,他日難道就不會再次因利害而背棄新主?這樣的人誰又敢用?

戚繼光心裏明白除了祈禱張居正能多活幾年,其它的也由不得他做主。

不過有天幕這個變數,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轉機。

戚繼光心裏不由生出些許期待, 也安心了許多, 終於有空斟字酌句思考起天幕剛才的話。

夫妻反目?

戚繼光瞪大眼睛, 心裏頓時生出不安和惶恐,他和夫人反目??

大秦

聽完戚繼光再就業原因的秦始皇有些無語,內心:五十五歲才遭遇磨難, 順風順水五十五年還不夠嗎?知不知道有多少人連五十歲都沒活到!

說到年齡問題, 秦始皇就覺得傷感,若是他也能長壽些,何愁大秦不穩。

後世這些人活到六七十還不滿,還想善始善終。

秦始皇皺眉道:“唐朝那個郭子儀活了八十五歲,明朝的戚繼光活了六十二,這還是因為窮愁潦倒沒有錢買藥,要是善始善終,他豈不是能活更久?”

“難道人的壽命真的會隨著醫術進步而增加?”天幕也說過後世的平均壽命達到了七十七歲。

他要是聽禦醫的話,遵守醫囑, 也能多活不少年吧?

大臣們:“……”陛下你的關注點是不是偏了??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挺了挺胸,笑道:“他肯定會選擇朕。”

朝臣們:“……”剛才的白起你也是這麽說的。

陛下你殺的臣子還少嗎?心裏能不能有點數。

在你手下,善始善終多難啊。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沉默了一瞬:“這些名將的願望也太質樸了,不求加官進爵,不求出將入相,只求善始善終。”

這個他完全沒問題啊,選他選他!

杜如晦:“……”有沒有可能他們已經封候拜將,封無可封,功高震主了呢?

就是因為得到了才不求啊!只有得不到的才是執念。

不過想想這些人的經歷,韓信功高蓋主,白起數次抗旨,戚繼光更是越過皇帝和重臣勾結,說實話,可惜是可惜,但卻不冤枉。

也就辛棄疾慘一些,空有抱負卻報國無門,硬生生的從武將轉成文人。

相對於杜如晦等文臣的看法,武將們感觸更深一些,只有武將才最了解武將,他們懂那種感覺。

誰上戰場不是豁出命去的?戰場上奮勇殺敵不就是為了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嗎?軍功那是用命換來的,誰不想多掙一些軍功,福蔭子孫,讓家中妻兒過得好一點。

可是戰場上是他們說了算,官場上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可比戰場上兇猛多了,稍不留神就是三族套餐。

求善始善終可太正常了,他們也求啊。

宋朝

兩宋的武將們眼睛都紅了,力排眾議將作對的文官遷調走、提供優厚的財政補給、處處維護什麽的他們也想要!!

這麽多優待想不建功立業都難吧!?

光是優厚的財政補給,使其擁有購買軍馬、制造火器與戰車的財力就夠讓他們流口水了,張居正這樣的文官上哪裏去領啊?

為什麽大宋的文官和大明的文官差這麽多?

兩宋的武將們堅信他們和戚繼光之間的差距只差一個張居正。

……

【千裏馬需要伯樂,一旦伯樂沒了,千裏馬也就變成了劣馬。戚繼光的伯樂張居正倒台後,他也由千裏馬變成了廢馬。

戚繼光的要求看似簡單,真正操作起來還挺難的,因為戚繼光本人壽命不短。他晚年一貧如洗買不起藥,還能活到六十二,要是沒有被罷免,說不定能活得更久。

而且古代打仗很耗命,能活到五十以上的將軍挺少的,大多都是人到中年一堆舊傷,有錢有勢都難治的那種,比如衛青,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是皇後的弟弟,皇上的姐夫,平陽公主的丈夫,夠有錢有勢了吧?

不還是舊傷復發、病痛纏身,死的時候還不到五十歲。

對比一下,戚繼光身體素質真的挺不錯,要是沒有後面的事,說不定能活到七八十。

這樣的話,善始善終就有點難了。

畢竟古代皇帝長壽的不多,明君更是少得可憐,又要長壽又要明君,還真不容易。

很多寶貝提到了龍鳳豬、朱棣、武則天、阿鬥,秦始皇和唐太宗確實不殺功臣,除非功臣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