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一百六十二 戚繼光

朱元璋涼涼道:“反正不是你。”

朱棣:“……”父皇你變了, 你之前沒有這麽嫌棄我的。

朱橚:“四哥,天幕都說了,有一支著名的軍隊是以這位戰神的姓氏命名, 想來是和嶽飛一樣的人物, 定不是咱們朱家的人。”要不然就直接以皇家名號命名了。

大秦

秦始皇眉宇間自信滿滿,若武安君來他這裏,肯定是一段君臣佳話。先前,蒙毅和趙高不合,不也相安無事嗎?

他有十足的信心能統領好臣下,不讓他們胡來。

不過他死後就不敢保證了,得把這些互有齷齪,一心只想搞死對方, 不管大秦國法的家夥處置好,免得趙高胡亥的事再次發生。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挑了挑眉,陰謀論地想著範雎和白起不合才是秦昭襄王想看的局面吧?要是他們相親相愛,秦昭襄王會睡不著的吧?

白起當了秦國三十多年的主將, 巔峰時掌秦國五十萬兵馬,幾乎是秦國舉國之兵力。若是再和國相感情好,相親相愛一起說秦昭襄王的壞話, 秦昭襄王能睡得著?

從這點上看, 白起哪裏是情商低?情商分明很高好嘛!是秦昭襄王死要面子, 不能打非要打, 結果下不來台把白起賜死。

當然也不全是因為這個, 白起當時威望太過,戰功赫赫,秦昭襄王早有忌憚之心, 後又被白起數次拒絕,被白起反問“不聽臣計,今果何如?”“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白起這些話就跟挑釁似的,這誰受得了?秦昭襄王說出那句“微白起,吾不能滅趙乎?”時就已經注定了白起必死。

這麽看白起確實有點情商低。

劉徹心裏嘀咕道。

**

各個時空的武將們聽完白起的死因分析,都傻眼了。

大多數武將連兵書都沒讀過幾本,了解古代的名將也是了解他們的作戰風格,是如何排兵列陣,最多知道他們是怎麽死的,誰會深究真正的死因啊。

再說了,就算想深究也沒那能力。

很多兵書都是不外傳的,都是大家族才有的藏書,史書也差不多,而且史書還有多種注釋版,他們就算想了解,也沒那個資本。

一套史書的價格,足以讓人望而卻步。

宋濂的“家貧,無從致書以觀,乃假借與藏書之家,手自筆錄”可不是說說而已,宋濂還能有門路借書,很多人連借書的門路都沒有。

這種情況下,誰會刨根問底深究誰誰誰是因為什麽才被賜死,死因和他本人的背景、性格有關等。

大多都是大老粗的武將們:“……”感覺如果是他們,也不會比白起、韓信等人情商高多少呢。

一時間,悲從心來,至少白起、韓信他們還有智商,不像他們既沒有情商也沒有智商。

文武雙全走儒將一掛的武將倒是感悟頗深,對官場有了新的認知。

【為什麽說他是大明真正的戰神呢?因為大明戰神這個詞被玩壞了,現在提到大明戰神大家都默認是叫門天子朱祁鎮。

大明戰神也成了一個貶義詞,用於諷刺朱祁鎮治國、帶兵無能的一種稱號。

但這位是真正的大明戰神,一生從未打過敗仗,而且每一場仗都是以一比千的傷亡率獲勝。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戚繼光,抗倭名將,民族英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名字,但卻不知道他是明朝人。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戚繼光的生平。

戚繼光出生於嘉靖七年,也就是公元1528年,死於萬歷十六年,享年六十一,歷經嘉靖、隆慶、萬歷三朝。

主要事跡:南平倭寇,北禦蒙古。

雖然明朝的軍戶制度很坑,但是也出了戚繼光、李如松這兩個赫赫有名的大將,額,只能說任何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吧。

戚繼光是軍戶出身,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抗擊倭寇十余年,掃平為禍多年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鎮守北方,抗擊蒙古部落,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憑借戰功,累遷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

同時,戚繼光還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陸裝備優於敵人;

他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非常有遠見而且富有創造性。】

洪武時期

“用於諷刺朱祁鎮治國、帶兵無能的一種稱號”像是被施了魔咒一樣縈繞在朱元璋腦海裏,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以後皇室選妃還是選才貌雙全的女子吧,不拘家世,清白即可。”

話落又補了一句,“記住了,貌不重要,才更重要,可以有才無貌,但絕不能選個沒用的花瓶。”省得把孩子都教壞了。

眾人聞言震驚地看向朱元璋,聖上/父皇怎麽轉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