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一百五十六 勝負欲

【大唐除了高仙芝、封常清、郭子儀這些出名的大將, 還有李光弼、張巡、仆固懷恩、李晟、馬璘、馬燧……

連中風的哥舒翰都還能前赴潼關拒敵,如此優勢下,居然還能落得個天子出逃, 花了八年才平定安史之亂的結局。

劉徹都無語了,這李隆基到底是有多廢,才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高仙芝、封常清守潼關守得好好的,李隆基卻聽信監軍官宦邊令誠的讒言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這就罷了,接替高仙芝、封常清前往潼關的哥舒翰也是被奸臣的讒言害死的。就因為楊國忠進讒言, 李隆基就命令帶病奔赴潼關指揮的哥舒翰出關應戰。

一個使者接著一個, 哪怕哥舒翰不想出兵, 最後還是被逼得沒有辦法大哭著率兵出潼關,最後兵敗被俘。

接二連三換掉前線的主帥,且主帥還是因猜忌而亡, 這誰還肯為大唐賣命?

李隆基腦子是不是有病?不懂軍事就別瞎指揮, 這麽愛指揮怎麽只會躲在後方, 有本事自己禦駕親征啊。

明明膽小怕死還猜忌多疑, 又菜又愛玩。

可惜了死在安史之亂中將士們,未立寸功,卻因君王昏庸無道而死。

這些將士給他,別說安史之亂,就算是突厥、回紇、吐蕃也能打回來。】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現實中的劉徹也無語了,“大唐到底有多少武將?”居然被李隆基這麽造還能平定安史之亂。

“哥舒翰和仆固懷恩聽著不像是漢人名字, 是異族?”

汲黯:“之前那本唐小說裏有寫過, 李世民在位時四夷臣服,萬邦歸心,突厥王子、可汗都自請殉葬。武後時, 四夷更是聚錢鑄天樞,如此看來,唐朝重用異族將領也不足為怪。”

劉徹不屑道:“有什麽用,最後大唐還不是亡國了,還是被——”好吧,是自己把自己坑死的。

若是他用大唐的方法將匈奴的地盤徹底並入大漢,百年後是不是再無匈奴?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眼眶又忍不住紅了,“朕可算知道為何大唐如此武德充沛,晚唐時卻只剩一個宦官為國盡忠守節。李隆基這個敗家子,把大唐的家底都敗光了。”

“他把大唐樹立起來的百年威望都打沒了,人心盡失,呵。”李世民冷哼一聲,目光極冷:“我李唐沒有李隆基這種不肖子孫。”

李淵也是一臉痛心疾首的模樣,扭頭看向李世民:“二郎打算如何解決李隆基這個禍害?”

李淵言語憤怒中帶著急切,就差把“這樣的禍害可不能讓他有登基的可能”寫在臉上。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阿耶,這我得好好想想。”

老實說,聽天幕說了大唐的將來,他還是屬意李治上位的,換個人未必有李治做得好。

可選李治,不僅會出現武氏竊國,還有李隆基惹出的安史之亂。

若不選李治,承乾和青雀又能否擔得起大任?

唉……選繼承人比他打天下還難。

武周時期

武則天面無表情,但周身的氣壓卻越來越冷,“婉兒,傳朕旨意,明日起讓所有皇孫郡主縣主都去太學聽課。”

上官婉兒有些意外,怔怔地看著武則天,機械地回應道:“是。”

自天幕透漏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安史之亂後,武則天一直沒有處置太子李顯,也沒對李隆基做什麽,上官婉兒以為武則天是在考驗二人,沒想到是放棄了二人。

上官婉兒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氣,沒有李隆基,她是不是就不會死於唐隆政變?

“朕可以還政李唐皇室,但太子李顯平庸,相王李旦懦弱,都擔不起大任,朕決定在眾多皇孫中擇一位聰慧靈敏之人立為皇太孫,待朕百年之後接任李唐江山。”

大臣們剛到就聽見這話,一時間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反應。

——李唐皇室、李唐江山,陛下這話的意思是打算把國號改回來?

——不是,陛下這話不是在說要廢太子嗎?太子要被廢,這才是大事啊!!

還是狄仁傑率先道:“陛下聖明。”

擇孫不擇子,陛下又為自己爭取到了不少時間,可真——聖明。

況且太子確實平庸,相王最出色的兒子楚王李隆基,唉,知道安史之亂後,實在無法以平常心看他。

**

相王府

十四歲,正意氣風發的李隆基怒瞪天幕,他不能接受將來的自己會變成這樣,而且將來是將來,現在是現在,為何要因將來未發生的事責備他?

他現在又沒做這些事。

一次次被天幕提起,還全是負面評價,自負如李隆基也坐不住了,“四哥(唐朝會管爹叫哥),皇祖母會廢了我嗎?姑姑看我的眼神越來越嚇人了。”

李旦正在逗鳥,聞言頭也不擡道:“兒啊,你幹的那些事,你姑姑沒有直接提劍上門砍你,已經夠給你爹我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