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 錯位時空2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弱弱道:“……朕覺得大唐還是可以救一下。”要不始皇你再努力一下?

至少別改掉大唐的國號啊!

“唉, ”李世民長嘆一聲,看過《隋唐五代史》的他自然知道晚唐內憂外患,自懿宗起, 龍椅上的皇帝就已經不是大唐的皇帝了, 而是節度使和宦官手裏的玩物。

奸臣當道, 忠臣寒骨,節度使做大,君王無能、天災不斷……重重原因最終導致了大唐滅亡。

安史之亂後尚可扭轉大唐衰敗的局勢, 甚至在唐懿宗之前都能一救,晚唐已是回天無力, 可作為打下大唐半壁江山, 又將其一步步擴大的人,他實在不願看到大唐亡國。

明知沒有不滅的王朝, 他還是希望大唐可以延續得長一些,若是不行,體體面面地交接政權也是好的,而不是幾度淪為臣子手中的玩物。

杜如晦見李世民如此,勸道:“陛下何故嘆氣,之前我等不是研究過如何破局嗎?只要限制節度使做大, 將兵權、財政權分開……”

誰知李世民搖了搖頭,“克明,沒有不滅的王朝,即使沒有節度使做大,沒有宦官作亂,也會有別的原因,人心是最無法掌控的,一開始節度使不是幫助大唐打下了周邊異族和守住了江山嗎?

後來不也擁兵自重, 滋生野心?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用得好就是利劍,用不好就會反噬。可惜不是每一代君王都能勵精圖治,都能用好手中的權力。”

李世民向來積極向上,愛挑戰,難得見有這麽消極認命的時候,杜如晦不免有些擔心:“陛下……”

“朕沒事,”李世民擺了擺手,“朕只是心疼大唐毀在那幫不肖子孫的手裏。”

杜如晦剛要松口氣,就聽到李世民說:“朕覺得天幕說得對。”

杜如晦:“??”什麽?

其他大臣:“???”

李世民:“雖然父母都聰慧不一定能生下同樣聰慧的孩子,兩個笨蛋也能生出聰慧的孩子,但父母都聰慧,至少會為孩子鋪路。”

貞觀群臣:所以呢?

李世民:“朕突然覺得開女科勢在必行!”就中晚唐那些混賬玩意,他寧願多幾個武氏。

【作為皇帝稱號的開創者,秦始皇在地府見到了後世許多皇帝,對於皇帝那點事,他吃瓜都吃了兩千年,對於每個朝代的亡國之君他還是知道一二的。

畢竟地府每隔上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圍毆亡國之君。這似乎也是從他開始的,他到地府的死後大秦的幾位國君還沒有去投胎,一聽他帶來統一六國的好消息,一個個的樂得手舞足蹈。

然而還沒到三年,胡亥來了。

大秦亡了。

胡亥被他和大秦歷代國君暴揍。

就是可惜他們還沒揍夠,胡亥就去投胎了,地府的輪回道堵塞,但畜生道不堵,那些生前無惡不作、為非作歹的人死後功德值都是負分,是要投入畜生道洗清罪孽,才能再回輪回道投胎成人。

胡亥負的分可多了,剛到地府沒多久就被鬼差拉走了。

不光胡亥,後面來的每個昏君暴君都是這種待遇。

他之所以記得唐哀帝李柷還是因為大唐太特殊了,雖然亡國之君不一定要背帝國亡國的鍋,畢竟前面的帝王都把家產敗光了,他們上位也無濟於事,就像子嬰,大秦是胡亥敗的,但卻是子嬰承擔了亡國之君的名頭。

冤有頭,債有主,他們當然是要找胡亥而不是子嬰。其他朝代也是,一般都是找往前幾代的皇帝算賬,或者後面幾代一起算賬。

但大唐不一樣,挨打最多的居然是第七位皇帝——李隆基,大唐二十一個皇帝,居然從第七個開始就不行,而且不行還能撐這麽多年,有點離譜。

更離譜的李隆基居然還是把大唐帶到盛唐的皇帝,功績不小,雖然過大於功,但終究還是有功的,所以在地府待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

那段時間,地府可熱鬧了,李隆基天天挨揍,成天鬼哭狼嚎。

他天天聽著李世民他們罵李隆基,對大唐的亡國的原因也算門清。

李隆基待了好些年才去投胎。當然投的肯定不是什麽好胎,不然怎麽可能只用幾年就能投胎。安史之亂死傷慘重,李隆基那些功勞可抵消不了。

聽鬼差說,李隆基投胎成因為安史之亂飽受苦難的平民百姓,還是十世,償還罪孽才能正常輪回。】

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忽然有些坐立難安,甚至覺得脖頸陰嗖嗖的。

古人迷信,皇帝也不例外。

甚至皇帝比普通人還要迷信,因為他們擁有的太多,也就更害怕失去。

歷朝歷代對於巫蠱之術都是避之不及,李隆基的第一任皇後王氏也是因為巫蠱之術廢掉的。

他前半生雖然對鬼神之說嗤之以鼻,但對於在宮中行巫蠱之術的皇後還是毫不手軟的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