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百三十二 劉娥

公元1025年, 宋仁宗時期

劉娥挑了挑眉,狸貓換太子?和她有關?

而且聽天幕的意思,她比龐籍還冤?

劉娥若有所思,目光落到台下大臣們的身上, 眼神裏充滿了審視。

狸貓換太子, 不難看出是李代桃僵的意思。

再聯想到養子身上, 劉娥心中有了猜測, 她冷笑了一聲, 看來她死後, 這些人沒少往她身上潑臟水啊。

抱養趙禎的事,滿宮上下無人敢提, 不用想都知道是這些不滿她攝政的人傳出去的。

會是誰呢?

死對頭寇準已死, 不會是他。

是丁謂?還是王曾?亦或者是呂夷簡、魯宗道……

這麽一數, 劉娥忽然發現滿朝文武竟沒幾個人是向著她的,人人都像是那個等她死後,便迫不及待轉投養子陣營, 為了討好養子不惜造謠抹黑她的人。

劉娥寬袖下的手緊攥成拳, 眼神愈發冷了。

唐太宗時期

貞觀君臣們齊齊驚呼:“賑災糧食摻沙子?”

剛想開罵就聽到解釋。

李世民:“這也行?這是哪個大聰明想出來的?”

魏征長嘆道, “唉,沒想到往糧食裏摻沙子竟是為了更好的賑災。”何其諷刺。

房玄齡左看右看,狐疑道:“難道就我一個人好奇宋朝到底有多富庶嗎?他們賑災用的居然是米面!”

天幕總說秦漢時吃粟飯、黍飯、麥飯, 大唐也在吃啊!

五胡亂華, 衣冠南渡, 南邊的稻田才多起來, 直至隋朝,稻米才取代粟和黍成為南邊的主食,北邊則是以麥面為主。

可這並不代表粟和黍從飯桌上退下去, 不少貧苦人家還是吃粟和黍的,朝廷賑災的糧食大多也是粟和黍,因為比稻米麥面便宜。

宋到底有多富裕,居然連賑災用的都是稻米、麥面!

這個問題,李世民也很想知道,畢竟宋朝是離大唐最近的朝代。

**

秦漢時期,連皇帝都要時不時吃粟飯,聽到宋朝連賑災用的都是稻後,所有人都炸了。

總聽後世吃得如何精細、如何好,他們雖然偶有羨慕,但感觸並不深。

畢竟後世的畝產量高,動輒就是上千斤,人人都吃得起稻飯不奇怪。可其他朝代,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畝產量,憑什麽他們的朝代人人都吃得起稻?

尤其是平民百姓,他們連粟飯都吃不起,吃的是拉嗓子的麥飯,或者黍和豆。

要不是天幕之前告訴他們麥可以磨成面粉,面粉的可口不在稻之下,他們還在繼續吃麥飯呢。

不過哪怕如此,他們也不舍得把所有的麥都磨成面粉,麥磨成面粉,雖然會得到麥麩(麥皮),但還是感覺少了不少糧食。

而且麥麩比麥飯還要難以下咽,故而他們每年只會把一部分麥磨成面粉,過年過節的時候吃,其他時候還是吃麥飯。

聽到宋朝賑災用米面,眾人忍不住道:“這宋朝百姓過得也太好了吧?”

雖然有貪官,但也有包大人這樣為民請命的好官。

災年時,朝廷會賑災。

眾人越想越羨慕。

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羨慕的宋朝百姓連田地都沒有,否則他們就不是羨慕了。

【無論是哪一版的狸貓換太子,劉娥都是反派,而李妃則是被調換孩子的可憐母親。

狸貓換太子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簡名《抱妝盒》,講述宮內使陳琳和宮女寇承禦救太子故事。

故事中李美人為宋真宗生下太子,劉後心生嫉妒,於是密遣宮女寇承禦將太子刺死。

寇承禦不忍心,遂與陳琳合謀,把太子藏在妝盒內,送至南清宮八大王處收養。

十年後,劉後察覺,勒逼陳琳、寇承禦吐出真情,將寇承禦逼死。直到太子也就是宋仁宗登基,這個案子才得以昭雪。】

公元1025年,宋仁宗時期

劉娥:“???”

心生嫉妒?

有沒有搞錯?嫉妒什麽?後宮中又不是只有李妃生子,趙禎之前趙恒有五個兒子好嘛!

就是都早夭罷了。

要不是這樣哪裏輪得到李妃?

李妃當時不過是她的侍女罷了。

還有!趙禎當時是趙恒唯一的兒子,她能當上皇後,就是因為抱養了趙禎,將其記在名下。

從李妃懷孕開始,她就期盼這個孩子,怎麽可能會心生嫉妒,甚至還在趙禎出生後,想殺了他?

沒有趙禎,皇位勢必會落在趙恒兄弟手中,還有她這個妃子什麽事?

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她與趙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瘋了才會想殺趙禎。

劉娥冷冷地看向台下大臣:“這就是文人編撰的話本?編得可真不錯。”

大臣們默默垂首,不敢吱聲。心裏卻愈發憂愁,自天幕出現後,劉太後愈發張狂,連遮掩都不遮掩了,不僅身穿天子袞服上朝,連垂簾聽政的簾子都撤了,和官家並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