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 發展的重要性

【朱酒酒:漢時, 漢武帝曾遣宦官出海市易,抵達馬來半島、印度東海岸馬德拉斯附近以及印度河流域;

王莽也曾派人前往孟加拉找犀牛;

東晉時,法顯和尚乘錫蘭山的獨桅三角帆獅子舶從印度自海路返回中原;

唐朝時, 各式番舶往來於中原於亞丁灣、南印度與珠江口、泉州灣之間;兩宋時更是建造了能載五六百人的大型海舶, 每日來往的海船不計其數[1]。

漢也好, 唐宋也罷,來往的都不過是海圖上這一角罷了,從未去過更遠的地方。

若是不知道大西洋對岸還有那麽廣闊的地方也就罷了, 既然知道為何不去看看呢?

重復前朝的軌跡終究不如開創自己的軌跡好不是嗎?

鄭和確實心動了,但還是有些糾結:憑一張不知道真假的海圖就改變航行, 這是否太過冒險?

朱酒酒:難道我這段時間的表現還不足夠讓你信任?

鄭和想到這段時間朱酒酒預測的天氣都對了,說下雨就下雨、說刮風就刮風, 而且連風向都能預測。欽天監的官員都甘拜下風, 求著學藝。

若是一直都這麽準, 也不是不可以,鄭和想。

淘寶跨業做的天氣預報還是很可靠的, 比起專業的天氣預報來也不遜色。畢竟這可是能提醒你未來十幾天該買什麽衣服的吞金軟件。

像普通天氣預報該有的攝氏度、體感溫度、小時變化圖, 未來十四天天氣預報、風向、濕度、能見度等, 淘寶也都有。

憑著這些,成功給朱酒酒立了一個精通天象,近乎神棍的形象。

在古代還是很能唬人的。

靠著這一手,朱酒酒最終說動了鄭和調轉方向。】

永樂年間

鄭和此刻覺得自己應該解釋兩句:“陛下臣——”

朱棣擡手打斷了鄭和的話, “不必說了, 朕分得清現實與小說。再說了,後世人花樣那麽多,要是真被說動了也不稀奇。”

那什麽天氣預報他就挺感興趣的。

後世真的能做到預測未來半個月的天氣嗎?如果可以,又是怎麽做到的?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鄭和:“……”好像並沒有被安慰到。

而此時的朱棣已經丟下鄭和, 轉頭和姚廣孝說起天氣預報的事了。

大秦

海上發展又沒有大秦?一向走在世界前沿的秦始皇聞言皺了皺眉頭。

不就是海上貿易嗎?大秦也可以!

回頭得再催促墨家趕緊造船,人手不夠就多收弟子啊,總這樣拖著,他何時才能看到能載五六百人的大船。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遣宦官出海市貿?

“是哪個宦官?”他要立刻、馬上知道那個宦官的所有信息。

原來派宦官出海這種事是他首創的啊!

不愧是他,果然有遠見。

千年之後還有人學他。

劉徹滿意地笑了。

唐太宗時期

“天氣預報?”後世連這都會?李世民眼底流露出羨慕地眼神,他要是有這些東西,現在就能組建一支水軍出海。

這鄭和未免太不識好歹了,還有朱棣,識人之明不行啊!

要擱他女兒有這等語言天氣的本事,他肯定願意賭一把。

可惜女兒不是他的。

李世民遺憾地收回目光,轉而提起另一件事,“天幕說海外的番船時常來往於大唐和各海域之間,而大唐的船隊卻甚少出去,這可不妥。”

海外這麽多金子,這些番商低價在大唐的進貨,然後通過海路高價賣到別的國家,一來一回能賺不少。

他們賺了,不就顯得大唐虧了嗎?

海關稅收少了,絕對收少了。

【成功說服鄭和後,朱酒酒露出了計謀得逞的笑容。

美洲!她來了!

近代西方國家最早占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占領的休達,而15世紀時,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此後葡萄牙、西班牙開始殖民掠奪之路,推動了海外殖民的擴張[2]。

歐亞非三洲互通貿易已久,並不知道在西半球還有美洲的存在。新大陸的發現讓葡萄牙和西班牙欣喜若狂,他們將獨占西半球的美洲視為案板上的魚肉,陸續向美洲移民進行殖民統治。

之後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國崛起,打敗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爭奪到了中美洲及北美洲的殖民權。

可以說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方開始發育,直至19世紀全面壓到東方。

西方發育的時候,中國正處於明朝中期,國富民安,還是世界第一大國。

100多年後,西方出現了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

牛頓的出現為西方開啟了科學智慧的大門,而中國這邊正在改朝換代。

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大明王朝亡國(雖然明朝亡於1644年,牛頓才1歲,但還有南明啊,清朝入關的時候南明還是占據了半壁江山的),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加自大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