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 大明公主

永樂時期

朱棣一頭問號:“??”是他漏聽了什麽嗎?

不是想趁機撿漏才出去的嗎?怎麽變成了有海寇闖入?

還有, 海寇要是有那份詳細地圖,直接占山為王, 一統海上不好嗎?

還用得著盤踞一面,四處打劫?

此刻的朱棣就像是一個開了上帝視角的觀眾,對著天幕指指點點。

又是地圖又是匕首的,朱棣都忍不住陰謀論該不會受傷也是計劃的一部分吧?為了能名正言順拿出世界地圖。

這也太詭計多端了。

鄭和不會就這麽被忽悠了吧?

朱棣有些糾結,他一面希望書裏的鄭和被忽悠,然後去美洲,這樣他就可以看看如今的美洲是個什麽情況, 值不值得他派出大量兵馬前去。

一面又希望鄭和不要上當。

他好糾結。

【地圖當然是淘寶買的,為了逼真買的還是最最復古的那一種。防身瑞士軍刀也是被陳祖義砍傷後買的, 因為朱酒酒意識到電動防狼棒效果並沒有那麽好。

陳祖義被電了之後都沒倒下, 差評!

一開始朱酒酒是想買把劍或者匕首的,但是淘寶的劍你們懂的, 要麽是塑料道具劍,要麽沒開刃;匕首更是剛搜就跳出綠網計劃, 告訴你法律明文規定,嚴禁非法制造、買賣危險的管制器具。

無奈之下,朱酒酒只好買了一把防身瑞士軍工刀。

雖然小,但鋒利, 而且功能多。

古代的鐵大多指的是含碳量很高的生鐵,並不是我們現在日常生活裏看到的鐵。古代的鐵不僅含碳量高,而且還含有許多雜質, 像錫鉗、銅這些比較柔軟的金屬都會加入到鑄鐵之中。

這樣鍛造出來的鐵,堅硬程度有限。對於這種鐵,哪怕是我們現在所用的菜刀都能輕松做到“削鐵如泥”。

現在瑞士軍工刀的鋒利程度和菜刀差不多,畢竟是不受管制的工具刀, 肯定不能太鋒利。太鋒利的話就要被管制了。

雖然鋒利程度被限制了,但瑞士軍工刀在冶煉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還是杠杠的,吹毛斷發削鐵如泥不在話下。

朱酒酒買刀之後在染血的外袍上蹭了蹭就變成了帶血跡的刀。

也就仗著古代沒有指紋驗證和DNA檢測這樣的技術了。

鄭和看著被朱酒酒稱之為匕首的瑞士軍工刀,緩緩打出一個問號,這是匕首?誰家的匕首會做成這樣?

而且還是單刃的,還不如手指長。

鄭和很懷疑這把‘匕首’真能傷人嗎?】

永樂時期

朱棣:“朕就知道是騙鄭和的!被朕猜中了吧。”

真正的鄭和:“……”陛下您可以在‘鄭和’的名字面前加上書中兩個字嗎?

被騙的是書中的鄭和,和他沒有關系!

然而朱棣還沉浸在猜中劇情的喜悅中,知道聽到後世的綠網計劃。

朱棣才冷靜下來,他挑了挑眉:“不能買賣刀劍等危險武器?”

那更危險的熱武器豈不是更不能買賣?

突然知道為什麽之前提到熱武器說得那麽簡略了,原來後世禁這個啊!

不許私自制造、買賣危險武器,怪不得後世如此太平。

原本聽到兵器管制,朱棣已經不對天幕說的瑞士軍工刀抱希望了,沒成想竟然這麽小的匕首居然也能做到吹毛斷發、削鐵如泥。

朱棣:“???”認真的嗎?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聽到削鐵如泥當場起立,寶劍也是他的最愛啊,雖然是之一。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的時候,他就發現了大漢的長劍遠不如匈奴的彎刀,大漢的長劍和匈奴的彎刀碰撞幾下就斷了。

他命人大量購買匈奴的武器,終於研究出了匈奴武器的制造之法。

後來天幕出現,得到更先進的冶鐵技術,制造出的武器比之前的還好,劉徹立馬拋棄了之前好不容易從匈奴人手中學到的制造兵器之法。

沒想到後世竟還有更先進的冶煉術,連菜刀都能削鐵如泥。

管制不要緊,把煉鐵術交出來啊!!!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隨便一把菜刀都能做到吹毛斷發、削鐵如泥?”

朕不信,除非給朕一把菜刀試試。

尉遲敬德打鐵匠出身,對於如何鍛造兵器,他敢保證在座的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絕不可能!一把好兵器需要千錘百煉,還要經過鍛造、淬火等步驟,才能得到堅固耐用、鋒利無比的兵器。

之前按照天幕給的灌鋼法確實能煉制出更好的鐵,錘煉的次數是少了,但依然需要錘煉、淬火,否則根本出不來好兵器。”

後世怎麽可能連菜刀都能削鐵如泥,這怎麽可能嘛?

卻沒想到剛說完就聽到:

【清清這裏正好有一把瑞士軍工刀,之前準備去旅遊的時候買的,買回來後也沒用過幾次,放著吃灰。主刀太鋒利了,用來削蘋果都怕削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