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七十一章 造謠不好

秦始皇/漢武帝:略輸文采???

秦始皇挑眉:“這人是誰, 口氣竟如此大。”

劉徹:“略輸文采?輸在哪裏?”管理員?這是什麽說法,聽天幕的意思,這人似乎很厲害, 也很受天幕推崇。

簡直有種盲目信任的意思。

這人到底有何成就,能被推崇至此?

**

唐太宗/宋太.祖:稍遜風騷??

李世民:哪裏遜, 說清楚。

“偉大的管理員?”李世民好奇道:“天幕可從來沒對誰用過這個詞,這人做了什麽竟如此被推崇。”

【《新唐書》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歷史上《新唐書》頒行不久,北宋的史學家吳縝就寫下《新唐書糾謬》,共舉出該書四百六十條錯誤。

這本《新唐書糾謬》被後來的史學家評價為多言之有據,深中其失。自立誤說,糾責失當處, 不及全書的十分之一[1]。也就是說這本書指出來的錯誤大多數都是真的, 有問題的占不到這本書的十分之一。

而且後世的史學家發現《新唐書》中除了這本糾謬列出的錯誤外, 還有不少錯誤, 就…《新唐書》質量堪憂。看的時候最好要結合《舊唐書》一起看。

當然《舊唐書》也有很多問題, 我們現在看到的《舊唐書》已經不是後晉最初編撰的那本了, 經過明朝的重新刊印裏面加了不少料。】

歐陽修被天幕說得臉色忽青忽白,良久也吐不出一個字來。

至和元年八月他又遭到誣陷被貶, 幸得官家挽留才留在開封修《唐書》。

早在慶歷四年, 官家就下旨重修《唐書》, 他被任命為翰林學士,主持修撰《唐書》的時候《唐書》已經修了十年。

他接手後,歷經七年, 和宋祁、範鎮、呂夏卿等人於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唐書》的修撰。

修了十七年的《唐書》,竟有這麽多問題?

歐陽修被打擊到了,他頹然地坐在院中石凳上。;lt;列傳;gt;部分是宋祁寫的, 〈志〉和〈表〉分別由範鎮、呂夏卿負責編寫,他只寫了〈本紀〉10卷和〈贊〉〈志〉〈表〉的“序”以及《選舉志》《儀衛志》。

宋祁是前輩,又先於他編撰《唐書》,所以他沒有對宋祁所寫的列傳部分從全書整體的角度潤色整合。

難道是這裏出了問題?

隨即,歐陽修搖了搖頭,記載武後殺女的武後本紀以及殺子的唐高宗本紀是他寫的,天幕說後世已經多方查證證實了是子虛烏有。

他要不要上書官家,重修一遍《唐書》呢?

【還有《資治通鑒》,一開始司馬光可能是想效仿司馬遷的《史記》寫一本巨著,於是自己編撰了《通志》,是一家之言。

後來呈給宋英宗、宋神宗看的時候,兩位皇帝都覺得好,才變成了官方下旨編撰的正史,成書後賜名《資治通鑒》。

但人家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備注了自己是一家之言,也沒有碰瓷正史。看《史記》的也都知道司馬遷寫的是私史,一開始也沒太當真。

後來流傳著流傳著才變成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成了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正史。

這裏說個有意思的事,不考據,說個玩笑而已——據說是漢宣帝覺得《史記》不錯,所以才把《史記》推廣的。

當時的《史記》還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刪減版,裏面含有大量的宮廷秘事,尤其是關於漢武帝的宮廷秘事。

這情有可原,誰讓漢武帝下令把司馬遷閹了呢。

司馬遷怎麽可能一點怨言都沒有,所以未刪減版的《史記》一定很刺激!!可惜我們看不到。】

漢武帝時期

劉徹雙目微微眯起,眼神危險,“《史記》?還是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後世廣為流傳的正史?”

他好像知道為何他在後世不受待見了,肯定是這廝寫《史記》的時候惡意抹黑他!

這司馬遷到底是何人?

還有漢宣帝又是怎麽回事?為什麽會推廣這種私史??

**

在外遊學的司馬遷聽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名字,先是不敢置信,隨即狂喜,但沒過多久就變成驚嚇過度了。

他…他竟然被……

司馬遷高興不起來了。

【司馬遷雖然夾帶私貨,但人家至少盡力做到了公平公正。《史記》是我國第一部 紀傳體通史,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同時也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它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先河,此後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

對比之下,和司馬遷一字之差的司馬光就不夠公平公正了,修正史還不認真考據,在正史裏造謠。

唐朝尤其是重災區,不僅造謠,還大加潤色,比如二鳳玄武門之變後,去見李淵時“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武則天殺女嫁禍王皇後……

不過盡管如此,司馬光還是獲得了和司馬遷一樣的成就,《資治通鑒》被譽為中國古代唯一能與《史記》相媲美的史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