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七十章 棉花

武周時期

“上元三年, 七十高齡的宰相這說的是郝處俊吧?”武則天開懷大笑,眉眼間具是笑意,她吩咐左右道:“讓言官將天幕說的一字不落記下, 回頭朕要親自過目。”

“對了, 婉兒你那還有多少余額,這書倒是可以買一買。”不少東西都適合她用呢。

早知如此上回就不買那套大宋的小說了,武則天臉上閃過一絲惋惜。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聽到“全身都是寶的保暖作物”連把暴君洗成明君都顧不上了,他眼睛亮閃閃地看向幾個心腹大臣,“朕覺得這本書可以買一買。”

能讓百姓穿暖,這絕對是一項名留青史的功績。

房玄齡也覺得,“倘若書中真有那油印機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保暖作物的名字來源, 確實可以一買。”

兩項都是利國利民之舉。

當然,前提得是真的。

李世民:“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言下之意,買!

大秦

秦始皇雙目微微眯起, 全身都是寶的保暖作物,是什麽?

大秦的疆域內有嗎?

該不會又是美洲的產物吧?

秦始皇念念不忘的高產糧食都在美洲, 他現在都對美洲有怨念了。

漢武帝時期

一開始的劉徹覺得興趣缺缺,聽到油印機後劉徹來了興致,現在的劉徹真香了。

能把暴君洗白成明君, 有點意思。

劉徹想了想, 吩咐內侍:“即可出宮宣召大臣們入宮覲見。”

【作為一個深諳營銷號套路的資深CP粉, 錦瑟對於這樣的文章簡直手到擒來。

報紙發行後, 七十歲高齡的宰相郝處俊“名聲大噪”,一時間羞於出門。那時候講究人的名,樹的影, 名聲非常重要。

不像我們現在奉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在古代,名聲不好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官場不順,家族婚嫁成問題等,所以古人是非常重視名聲的。

於是就出現了親親互隱的情況,家族名聲很好,但一查總能查出點什麽貓膩。

就是這樣才格外討厭這群滿口仁義禮儀但是又沒多大作為的士大夫,明明自己就不怎麽幹凈,卻上趕著對別人指指點點。

有這講究古禮的功夫不如做點實際的事來得實在。

女皇上位是不光明磊落,也有這樣那樣的汙點,但史書上哪個皇帝沒有汙點?除了公認得國之正的劉邦和朱元璋,哪個開國皇帝敢說自己的皇位來得明明白白?

難道逼迫前朝的皇帝禪位就很光明磊落嗎?

反正都是自由應聘上崗,男的可以,女的也可以,甚至不男不女不也差點可以?

怎麽到了這些大臣眼裏,除了男人之外的人參與政事或者當皇帝就跟犯了天條一樣?要各種引經據典來抨擊女人,甚至造謠抹黑。

可他們也不想想那些聖人言、古人雲不也都是凡人說的嗎?後世尊稱他們為聖人難道就真成了聖人所言就是對的?

聖人若是還活著說不準會來一句:為什麽要引用他們的思想,你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嗎?

對沒錯,說的就是那些修史書的史官們,今日你們可以握著筆隨意給前人造謠抹黑,明日後人也可以拿著筆給你們寫點東西。

自己都做不到公平公正,就不要怪別人往你們身上潑臟水。】

唐高宗時期

宰相郝處俊氣得耳紅脖子粗,要不是兒子孫子攔著,他就要指著天幕破口大罵了。

“父親,消消氣。”

“祖父冷靜,天幕是女人,所以才對天後青睞有加,肯定是因為您反對天後攝政而名留青史,天幕才拿您舉例。”

郝處俊甩開兒子和孫子,怒道:“豈有此理,天後本就是牝雞司晨,我不過是依照舊禮上書勸諫陛下,為的是大唐的江山社稷,我何錯之有?天幕要辱我至此?”

“父親,這不過是後世人編撰的小說罷了,不必生氣。”

郝處俊:怎麽能不生氣,全大唐都看見了!

不知道多少人會在他背後指指點點。

【在錦瑟營銷號式的反黑和洗白下,女皇在民間的聲望蹭蹭往上漲。

當然了,百姓更在意還是那種全身都是寶的保暖作物。畢竟這才是實際,其他空喊口號都是虛的。

女皇剛看這份報紙時還是挺開心的,看著看著笑容凝在臉上。

她崩潰地問錦瑟:全身是寶的保暖作物是什麽?在哪裏?這可不興瞎編,要是瞎編等著被禦史彈劾吧。

錦瑟當然不是瞎編的,這個全身都是寶的保暖作物之前還鬧得沸沸揚揚,她磕的每一對cp都轉發了。

粉絲多的地方就有爭論,為了和別的粉絲對噴的時候不落下風,錦瑟可是認真研究過棉花的。

種棉花比養蠶繅絲和種植麻簡單多了,而且用途非常廣泛。

不要以為棉花只能填充棉被,棉服。它的用處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