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三章 社死現場(第2/2頁)

聽說衛子夫難產,陳姣瞬間想到了前段時間剛做出的助產鉗。

在助產鉗的幫助下,衛子夫順利產下一女。衛子夫很感激陳姣,並且因為這件事扭轉了她對陳姣的看法。

陳姣又比較主動,一來二去兩人成了好友。為後來衛子夫勇於反抗漢武帝那個大豬蹄子埋下了伏筆。】

尷尬,尷尬是今日份揮之不去的情緒。

眾臣看著坐在陛下左右兩側的陳皇後和衛夫人,對漢武帝投去憐憫的眼神——陛下竟先後被兩位皇後拋棄。

劉徹雖然不太在意別人怎麽看待他的感情問題,但不代表他願意被人圍觀啊。

他氣得拍桌:“後世的人沒有別的可以寫了嗎?”為什麽非得抓著朕的感情寫。

寫寫朕的豐功偉績不好嗎?

陳皇後看著被氣到變形的劉徹,嘴角輕勾,別說,還挺爽。

衛子夫還在想天幕剛才說的助產鉗,女子生產不易,每次生產都是用命在搏,這助產鉗能助生產,若是天下女子生產時都能用上該多好。

【在衛子夫的調解下,衛青也放下對陳姣的成見。

陳姣對此喜而樂見,抗擊匈奴的民族英雄活生生的站在她面前,簡直不要太激動好吧。

元光六年,衛青第一次出征就取得了龍城大捷的好成績。就是那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詩裏的龍城。

這裏歪一下題外話,有多少人上學的時候被這首詩誤導了?當年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說這首詩裏的“龍城飛將”指的是漢朝名將李廣,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後來清清才知道,其實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當年迎擊匈奴取得龍城大捷的是衛青,那一戰,衛青攻打龍城斬首和和俘虜匈奴七百多人得勝而歸。

同是領一萬騎兵出擊的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而飛將軍李廣被俘,後逃歸。

被欺騙了有沒有?嚶~】

劉徹今天的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時而大喜時而火冒三丈,情緒值波動得厲害,現在又忽上忽下來了一遍,差點沒心哽,心道:李廣這麽沒用的嗎?

作戰多年的老將軍被俘?

武將集團裏的李廣臉色漲得通紅,天幕剛提起他時,百官都投來羨慕的眼神,結果才剛聽了個名,就開始了他不愛聽的話。

甚至還說他被俘。

方才羨慕的目光已經蕩然無存,唯剩幸災樂禍,李廣心情復雜地出列跪下請罪,哪怕天幕說的事現在還沒發生。

還沒發生的事劉徹也不好說什麽,“將軍年事已高,抗擊匈奴這種事就交給年輕人吧。”

【話說回來,衛青凱旋,因為龍城之戰在漢匈交戰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可以戰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漢軍士氣。所以衛青獨得賜爵封關內侯。

衛子夫擔心衛青的身體,特地讓衛青去陳姣的醫館檢查一下。

陳姣看衛青是濾鏡拉滿,又是送藥,又是給人家調理身體,還整理了一份軍用急救法送他。】

大臣們又再再次捕捉到了關鍵詞“送”,上一次被送東西的是扶蘇。

對陛下就是大豬蹄子,對衛青就是送這送那。一時間,眾臣看漢武帝的目光更憐憫了。

劉徹對此倒是不以為意,書中的漢武帝關他什麽事,他不生氣,嗯!

已經走到宮門口的衛青腳步一頓,就不是很想繼續走了怎麽辦。

小黃門催促道:“衛大夫,陛下還在等您呢。”

衛青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臣衛青,拜見陛下。”

“仲卿快平身。”劉徹親熱地扶起衛青,並將他的座位安排在自己身邊。

原本坐在左右兩側的陳皇後和衛子夫被迫換了位置。

陳皇後:“……”陛下你可以再小心眼一點。

“剛才天幕之言,仲卿可聽見了?”

衛青身形一僵,試探性道:“陛下說的是?”他跟陳皇後真的一點私情都沒有啊!!!

“天幕提起的龍城大捷,仲卿有何看法?”

衛青微不可見地松了口氣,他認真想了一下說,“龍城在匈奴境內,臣只有一萬騎兵,想來定不是大軍對峙,臣猜測是匈奴又南下搶掠大漢百姓,陛下令我等兵分多路一起圍擊匈奴。

應該是臣這一路騎兵僥幸遇上匈奴兵馬,將他們打潰散後一路追至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