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164 電影節

電影節還未正式舉行,舉辦地卻已經是一片熱鬧的氛圍。

D城原本只是意國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但自AL國際電影節舉辦後,它很快揚名世界,每一屆的AL頒獎典禮都吸引著全球各地的電影人和影迷們來參加。

“咱們國內只有雲星獎名氣最大,但雲星獎只有一場頒獎典禮,沒能帶動城市的發展。”唐懋道,“紅毯前幾天還有影展,你要不要一起去看一看?”

“行。”顧熠點了點頭。

AL國際電影節包括兩天的展出,競賽單元的電影和一部分受到評委關注的影片會被展出,之後還有媒體采訪環節,最後才是紅毯和頒獎典禮。

顧熠和唐懋只有一天空閑,從第二天開始,作為《山花》的主創成員,兩人要接受國內外數家媒體的采訪。

對拿獎這件事,顧熠本人也很佛系,提名之後有記者采訪他,顧熠都沒有把話說滿,更沒有發「顧熠爭奪AL影帝」之類的通稿。

他的對手包括一位K國男演員,一位德國男演員,一位寶萊塢演員和一位美國演員,對比之下,顧熠征戰海外獎項的履歷是最薄弱的,他是今年AL電影節的新面孔。

海外對顧熠的本次提名也有報道,但和以往的提名演員相比,顧熠在本土市場的知名度著實高到令人驚訝——“20多歲就拿下最高獎項的演員,最近一部電影《星際覺醒》總票房7.6億歐元。”

歐洲電影市場也受好萊塢荼毒甚深,除了文藝片還有一定的票房影響力外,占據各國票房排行榜前十的幾乎都是好萊塢電影。

雖然AL電影節給華國電影的獎項很摳搜,但在歐洲電影人心裏,華國廣大的電影市場和逐步完善的電影工業讓他們非常羨慕。

電影是文化的一部分,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讓自己的文化成為別國的附庸。

因而顧熠覺得自己是AL頒獎典禮的小透明,但事實上,很多電影人都期待和他見一面。

……

抵達的第一天,顧熠和唐懋在酒店裏調整了時差,第二天便起了個大早去了影展現場,結果兩人去得太早,影展還沒有開門,但場館外的確已經有影迷在守候了,各國面孔都有。

顧熠和唐懋也老老實實排起了隊。

《山花》在隔壁的觀影廳,顧熠和唐懋選了兩部電影,一部是伊朗出品,另一部則是西班牙電影。

顧熠以前看電影並不多,但當了演員之後,他各個題材、各個類型都有涉獵,AL電影節的好處是,他可以在現場看到一些不會在國內上映,或者資源都找不到的電影。

一般來說,非英語國家的影片一旦在國內上映,顧熠必然是會去看的。

從傳播的角度看,非英語片本身就有劣勢,但在這種形勢下依然能進入國內市場的,絕大多數都是佳作。

顧熠曾經聽說過,一位黎巴嫩導演的影片在海外遇冷,北美市場只斬獲了一百多萬美元,卻在國內拿到了3億票房,這部影片因此成為中東地區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也讓導演本人從無人問津到成為熱門導演。

這次兩人去看的這部伊朗電影同樣是如此。

至少顧熠覺得,在拍「殘酷」這個主題的時候,這部電影很有借鑒意義。

孫有明那代導演很會拍殘酷現實,也因此在海外市場上贏得了不少榮譽,但四十年前、三十年前所反映的「殘酷」,現在依然在被反復拍,觀眾是很難有共鳴的。

有些電影劇情植根於現在,而有些電影一直在緬懷過去,或者說,沉浸在過去,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已經脫離了現實,但導演們卻沒有意識到。

過去有過去的殘酷,現實也並非一片美滿,有些主題說得太多,在不了解的人眼裏不過是無病呻吟。

顧熠不喜歡那些以「敢拍」為賣點的電影,題材有新有舊,舊的題材未必拍不出好電影,一部電影的優勢應該在故事,應該在它所引發的人類共有的情感,而不在於它的大膽前衛。

這部伊朗電影裏,演員的演繹也讓顧熠印象深刻。

他拍電影的時候會追求真實感,但他依舊不能擺脫「拍」這個詞,而面前這部電影,演員所展現出來的東西比他要真實得多。

而下午看的那部西班牙片,在設定上相當新穎,細節一環扣著一環,很縝密,讓人難以找到bug。

“是不是覺得電影都不錯?”唐懋問。

他手頭有一部參展電影的簡介,顧熠粗略一看,不少題材他都很有興趣,有一部和《山花》題材相似,但敘事手法完全不同。

AL電影節上,大片出場的頻率很低。

上個世紀末,包括好萊塢電影在內,獲獎電影本身的票房都很不錯,大眾向的口碑也很出彩,但到了近些年,商業電影和文藝片最後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鴻溝,彼此間很難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