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4/4頁)

到時候,所有大理人的財產都將急速縮水。

更絕的是,本來就因為糧食大多被抽調到前線,而導致糧價上漲,這會再進來這麽多假幣,可以想象,糧價將會如何開始飆升。

這種通脹,還不單會停留在民間,它會迅速沖擊軍隊,使士兵們收入銳減,極大打擊士氣。

同時也還會傳導到大理的豪門大族身上,使得他們只能眼睜睜地承擔難以承受的資產貶值。

而,這還只是狠活之一,另一個狠活,則是張鉊親自下令,將剛剛榮州(宜賓)自流井和貢井中產出的食鹽,全部集中到了郭榮與陰鷂子手中。

同時,四川行省東北的夔州府大寧鹽場產出的精鹽,也被大量調了過來。

只算目前到位的,就有精鹽一萬石,粗鹽十萬石,這幾乎就是大理全國的用鹽量,雖然不會一次性全傾銷過去,但就算出動一半,也是非常可怕的。

而這些鹽,也是準備像貝幣一樣,被傾銷到整個大理國內的。

要知道,大理國素來缺鹽,少有的幾口鹽井,正是大理國非常重要且寶貴的稅收來源。

如果短時間受到十一萬石鹽的傾銷,那大理國事關命脈的鹽稅,就別想再收得上來了。

嗯,好歹是後世來的,至少也該用點經濟戰的手段嘛,張鉊相信,有了這兩手一出動,大理國就該差不多了。

而他之所以花這麽大的代價來做這件事,就是要保住大理國的這幾萬優秀山地兵,將來征服蒲甘、高棉,還要從大理出兵呢。

至於驃國,他們早就是大理國的藩屬,大理國王早就把驃人之王的稱號給拿到手了。

所以,攻打大理,仍然是攻心為上,兵戰為下,用兵與財的兩手,來拿捏這些算是跟漢人同祖源的白人,讓他們成為征服東南亞的急先鋒,一如歷史上傣族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