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一脈相承的認爹基因

王建這個人,可以說正是上天賜給半島之地的天生英雄。

沒有他在公元十世紀來的這麽一出,朝鮮半島大概率就是那麽分成三四塊一直亂下去了。

沒有王氏高麗,後來的李氏朝鮮根本無從建立,既沒有法理,眼光也達不到。

因為在此之前,半島北部先是屬於箕子朝鮮,後屬於衛滿朝鮮,再之後是漢四郡,是高句麗,跟南邊的半島三韓,壓根就沒什麽關系。

就算新羅,也最多不過推進到了大同江南岸,並未全有半島之地。

唯有王建,這個自稱漢人豪族樂浪王氏後人的梟雄,在一統半島之後,將視線投向了北面,並且開始迫不及待,為整個半島上的人,認一個爹。

甫一建國,王建立刻就北巡,將平壤升為西京,對左右常言‘東明舊壤為吾家青氈,必席卷而有之。’並立刻改國號為高麗。

所謂東明,乃是高句麗人傳說中祖先的名字,王建此語,是把一百多年前早就消失在風煙之中的高句麗,給拉了出來還了魂,給半島這群雜交融合的民族,找了一個還算有些威風事跡的爹。

高麗與高句麗,實際上就是一個詞,只是翻譯稍有不同而已。

至此,一千多年後,南北棒子朝中國人扔的最惡心答辯,就此產生。

某些東西,比如認爹和偷文化,還真是有傳統的啊!從這方面說,王建也才是棒國民真正的文化祖先。

但王建同時很清楚,高句麗這個名字,可不是那麽好往頭上戴的,搞不好是要招來雷霆怒火的。

於是在給後唐的貢書中,他說自己是遼東豪族樂浪王氏的後裔,祖上來自江淮。

這使得後唐朝廷信以為真,詔書贊他足顯鵲巢之美,這是稱譽王建以漢人的身份一統半島為王,認為他為漢人鳩占鵲巢值得稱贊。

而在國內,為了穩定民心,打造認同感,王建則以高句麗遺民的身份自稱,還說他的祖上娶了李正已的女兒為妻。

李正已就是正統的高句麗遺民,祖上當年被舉族被遷到山東,到了李正已之時開始崛起,其中李正已、李納、李師道父子孫三代長久占據淄青平盧節度使之位,還自稱過齊王,因此在半島極為有名。

王建沒法姓李,於是給自己找個還算有傳續的外祖家。

在這種情況下,經過王建父子的拼命遮掩,哪怕王建才死二三十年,但他們的祖上到底是誰,已經說不清了。

王建有可能是漢四郡漢民後裔,也有可能是渤海、獩貊、三韓人,但有一點能肯定的是,他是一個知道該怎麽生存下去的梟雄。

既然自認是高句麗後裔,那麽往北發展奪回遼東,似乎就成了理所應當。

王建也確實這麽做的,在他立國之後,本來已經被女真人占領並荒廢的平壤等地逐步得到重建。

他從半島南部遷移十幾萬百姓到這裏實邊,並將弟弟王式廉調到平壤擔任西京留守。

王式廉到任後,積極組織恢復生產,在平壤北面的大同江沿岸修復新羅時期的浿水長城,並修築了十幾個占據險要的堡鎮,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慕容信長準備去進攻的安北府。

安北府,在後世的朝鮮介川市附近,是朝鮮最重要的無煙煤產地。

介川的介,其實應該是這個價,也讀介,跟價值的價同字不同音,意思是非常大。

所以價川,就是非常高大的山川交匯處,而具體所指,就是安北府西北的狄逾嶺山脈和妙香山脈。

其中狄逾嶺山脈的名字,在後世被很多人翻譯成中國強盜翻過的山脈,這是不準確的。

因為歷史上朝鮮一直以小中華自居,對於半島北邊的女真、獩貊等族群一貫是非常鄙視的,是用狄夷賊虜來稱呼他們的。

狄逾嶺這三個字的來源,不是什麽中國強盜翻越的山脈。

而是因為當年的契丹、真女真金國、假女真金國但凡強大後,都喜歡翻過這道山脈去痛打朝鮮人,所以就有了狄逾嶺這個名字。

這個狄,雖然也是中國人,但更具體一點,應該是指中國的遼東各族。

而這次慕容信長所率的主力,也是順著大寧江,翻過狄逾嶺這條道南下。

王式廉這個人,那是很有眼光的,這從他傾盡全力來建設安北府就看得出來。

其中安北府城被狄逾嶺山脈和妙香山脈夾在中間,順著妙香山脈奔騰而下的清川江,又成了安北府城天然的護城河。

這使得安北府城不但可以躲在大河背後,還卡住了兩座險峻山脈通往平壤的幾乎唯一通道。

三月二十二,慕容信長議定進軍路線之後,大軍就分三路出發。

其實在安北府以北,王氏高麗都建立了許多小型的砦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