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的美夢(第2/5頁)

沒有這段香火情,在軍隊上層河隴人占大多數的情況下,趙匡胤不可能爬的這麽快。

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趙匡胤雖然生在洛陽,家族是中原武人,但他本人卻是河隴勛臣的一員。

而與趙匡胤搭档了陳誨,乃是此時張周最著名的水師名將,歷史上名聲不顯,那是因為南唐這個國家太弱,又不是全有江南,讓陳誨擅長的海戰優勢根本無從發揮。

史書中,陳誨多以陳鐵的面目出現,是王閩時期與林仁肇齊名的猛將。

此人出身建州豪族,陸戰猛,水戰更猛,曾經在南唐與吳越爭奪福州的大戰中,趁著漲潮一夜之間狂飆戰船七百裏突襲吳越水軍,將之打的大敗。

南唐與後周的壽州決戰中,南唐大軍在紫金山外幾乎全軍覆沒,只有陳誨的兩千百勝軍‘出入堅敵,屢挫鋒銳。’最後還全身而退。

所以趙匡胤還是很重視陳誨意見的,畢竟他雖然學的很快,但實際上並未真正經歷過海戰。

且放眼張周,會打海戰,還打贏了的,也只有陳誨。

因為自大唐衰落以後,不用出海去打敵人了,海戰就開始迅速衰落,哪怕就是南唐和吳越,也沒多少海軍,至於海軍戰船就更少了。

趙匡胤來找陳誨的時候,陳誨剛剛研究完唐時的海圖,並大致測定了方位和出發的路線。

現在從登州跨海去打朝鮮半島可不是走直線,因為現在還沒這個能力。

現在能走的線路,就是從登州出發向往稍偏西北走,去到遼東半島的大連附近。

再從大連往東北沿著海岸線,一路過長山列島到達鴨綠江入海口。

最後循著朝鮮半島的海岸線,南下攻擊平壤和漢城周圍的城市。

這玩意,說是海船去打海戰,但其實連黃水海軍的標準都算不上,就是一支穿梭在海岸線的船隊。

不過嘛,這什麽事都怕一個對比,大周還能有一支海岸線船隊,高麗和倭國,那除了幾艘大船以外,其余都是小舢板,根本不能稱之為艦隊。

陳誨見趙匡胤過來,趕緊迎了上去,他將海圖拿給趙匡胤看,隨後沉聲說道:

“雖然遼陽郡王要求我們不晚於四月起航,但某剛剛研究了一下海圖,又召集登萊等地的老漁民詢問得知,明年三四月間,信風大概率是到不了的,反而有可能遭遇冷風自北而來。

因此屬下建議,不與現在就將艦隊中的樓船,開到海對面的蘇州去。”

陳誨口中的蘇州並不是江南的蘇州,而是遼國在今大連甘井子一代設立的蘇州。

而陳誨口中的樓船,是此時水師艦隊的最重要戰艦,地位類似後世海軍的航空母艦。

史載唐時樓船,建樓三重,高七十余尺,列女墻……狀如城壘。

這是一種非常龐大和高聳的戰艦,白江口之戰時,唐軍一艘樓船曾直接浪沉倭船數十艘,可見其之霸道。

但是這種樓船在海上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船體太高,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唐代,要是忽然遇到暴風的話,往往人力莫能制會被吹翻,所以極為看重出發時間段的天氣情況。

此時張周,與盛唐時的經濟狀況還差得遠,張皇帝自掏腰包才在萊州灣建了樓船四艘,要是一仗沒打就被吹翻,那趙匡胤和陳誨的罪過就大了。

所以陳誨才會在此時提議,趁著最近沒什麽風浪,幹脆先把樓船都開到蘇州去。

趙匡胤看著海圖思考了一下,有些擔心的問道:“雖說近期無有風浪是件好事,但沒了風浪,船帆皆不能用,樓船如此廣大,如何可以渡海到蘇州?”

陳誨指著海圖上的一圈小島說道:“若是從登州軍港出發,確實很難到達對面。

但如今匯集登州的水手和遊艇眾多,可重賞之,命他們將樓船拖拽至大謝島最北端,再渡海的話,就要輕松很多。”

陳誨的口中的大謝島最北端,實際上就是後世登州外海之廟島列島的大欽島一帶。

從這裏橫渡渤海灣,最短的距離,僅僅只有八十多公裏,就算沒有風力可以借助,劃船也能劃過去。

只是這代價,比等信風來要大得多!

海上劃船,還是在冬季劃船,一個島一個島的蛙跳過去,可是一件超級辛苦且很有危險性的工作,不把賞賜給足了,根本不會有人幹。

不過趙匡胤思考了片刻,還是咬著牙同意了,“重賞之財貨,我來向兵部和樞密院行文請示,率樓船大艦過海之事,就要靠陳翁了。”

其實這也是張周與昔年盛唐相比,為數不多的優勢了。

因為昔年盛唐之時,遼東半島荒無人煙,就是想要蛙跳,也沒法跳。

但張周此時,經過渤海人和契丹人連續幾百年的經營,遼東半島上已經略有人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