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飯桶與臉面(第2/3頁)

其與工部侍郎,農學家韓鄂以及韓鄂之子,也是著名農學家,工部屯田郎中韓成一起,在關中興修水利,推廣新式套種之法。

並按照張鉊要求,在關中復耕因戰亂荒廢之田,又禁止濫砍濫伐和圍河、湖造田,保持了一定的生態環境。

特別是在鳳翔府,李從照很能體會上意的,強塞了一個專門講怎麽給牲畜治病和繁育的學院進州學之中,現在每年甚至能穩定向外輸出幾十位合格獸醫了。

而得益於李從照和韓鄂常年在關中督促,關中地區的生產得到了極大的恢復。

關中的農學博士遍布各鄉裏,起到的作用甚至比河西、隴右的農學博士作用還大,為天下之冠。

有這樣的能力,別說他曾經背刺過張鉊,到頭卻偷雞不成蝕把米,就算真的背刺成功了,張鉊也能毫不猶豫的原諒他。

李從照跟張鉊說了幾句話,隨後就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奏疏,然後希冀的看著張鉊說道。

“這是臣承平章曹公之命,統計的關中戶口和田畝。”

張鉊接過奏疏但沒有去看,而是看著李從照笑道:“只看卿的神色,就知道一定是有喜報,朕就不看了,你且說來。”

李從照臉上笑意更甚了,他略微提高聲音說道:“自聖天子入關中戡平胡亂以來,臣等奉聖人旨意,在關中行省與民休息、獎勵耕織。

今關中行省已有戶三十七萬,口二百零四萬七千,耕地一千一百七十余萬畝。”

此時張周的關中行省是不等於後世陜西省的,比起後世的陜西,關中行省陜南只有上洛府也就是商洛市,其余漢中在四川,安康在湖北。

陜北則一半屬於寧夏行省,剩下的一大半屬於朔方行省,關中行省只有少數一兩個縣甚至鄉鎮。

當然也有增加的地方,後世屬於甘肅的平涼和慶陽兩市,屬於寧夏的固原市,是歸屬關中行省的。

張鉊長長松了口氣,從數據上來看,人均有五畝多一點,關中人終於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

要知道一家子中,假使有六口人的話,孩童和老人怎麽也也有三口左右,他們是吃不完五畝多地之產出的,別提還有狩獵、魚獲和養殖的填補。

更別提關中行省基本就是在關中,這裏只要水利設施跟得上,可不是那種收不到幾個糧食的邊荒。

人均五畝地,哪怕就是當下,也能讓一家過上不錯日子了。

當然,這些地不可能是都均下去了的,有些人家可能有幾百畝,有些人家可能一人一畝都不一定夠。

但相應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純農業人口。

不管怎麽說,關中的糧食自給自足問題,暫時是有保障的。

這對於張鉊來說,算是非常好的消息了。

因為他是打著興復大唐旗號定鼎天下的,沒入主中原之前,還多次在關中施恩,這讓關中人對張鉊非常有好感。

更加上張鉊曾祖父張義潮在長安生活了十幾年,最後也是葬在鹹陽的。

許多關中人因此直接認為張鉊的籍貫應該跟著曾祖走,是個地道的關中娃。

反正不管別人怎麽說,關中人就是認為張聖人是關中人。

有了這樣的民意基礎,關中實際上就是張鉊的下限。

有了穩固的關中,加上基本盤河西與隴右,就算出了大問題,張周還是能以一個大號版強秦的姿態出現。

就算他如郭榮那般突然英年早逝,曹延禧也能保著張賢景退到關中避禍。

甚至格局大一點,直接讓慕容信長或者張賢存繼位,然後繼續以關中、河西、隴右為基本盤,也不至於會立刻身死國滅。

“這都是爾等的大功勞啊!”張鉊真心實意的贊嘆一聲。

在他入中原的時候,關中實際上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三十萬人,耕地也就是三四百萬畝的樣子。

這不過短短三四年間,關中就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人口的增長雖然有回流和張鉊安置河西功臣的原因,但耕地增加了六七百萬畝,那就是實打實的功勞了。

當然田畝增加的如此恐怖,也是因為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復耕或者抄沒大族隱沒的田畝。

可是換個人來,別說復耕這種照樣要投入極大精力的事情,就是把大族隱沒財產挖出來,一般人也辦不到。

加上還要建設與之配套的水利設施等,曹元忠、李從照、韓鄂、韓成等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簡直難以想象。

突然,張鉊猛地想到張賢存的一後二妃中,最後一個名額該給誰了。

現在張賢存有了李嗣源的幼女永安公主為他拉攏不得志的代北、河東武人去平定大理國。

有安叔千的女兒來驅動安叔千等人,為他在中原金融市場上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