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這是出奸臣了啊!

張周紹明三年,公元948年,八月初七,東京開封府中,尚書令張希崇的葬禮正在進行。

除了皇帝遠在長安沒有來以外,皇後曹延禧,皇四子也是皇後之子張賢景等盡數到場。

張周的文武大臣,哪怕是外地鎮帥,也多遣人千裏前來。

其中桂林府府尹兼桂林府兵馬督監馬昭遠,更是遣麾下親將,以日行百五十裏的速度,專程從嶺南趕回來。

張希崇雖然不是元從派也不是東歸派,但老爺子以他的品行與才幹,贏得了幾乎所有人的尊重。

在某些程度上說,張鉊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封建帝王。

因為他完全沒有受過這類的教育,所崛起的地方也是安西、北庭、河西這樣的邊荒之所,給不了他統治中原王朝的經驗。

他的水平,完全就是一個後世歷史愛好者,在接受了海量知識後,加上網絡上、電視電影中,一大票自己也沒當過帝王的專家作者,總結出來的帝王得失而已。

說俗一點,他就是個有點頭腦的鍵盤俠。

見識有,但可能不怎麽多。

所以明面上,張鉊是很能聽進去臣下意見的,唾面自幹的本事應該要強過曹孟德,也有可能比唐太宗還要強。

在目前張周朝中,你甚至可以當著張鉊的面罵他是昏君,只要能說出個一二三,基本都不會被治罪,有水平的建議,也還會被采納。

當然,說不出來的,那問題就很嚴重了。

總的來說,張周的朝堂風氣,是很積極向上的,皇帝也能虛心納諫。

但是張鉊也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來自後世的他,受那個資訊發達時代的影響,導致對於君王這一位置的理解,往往來的很空很大。

虛心納諫,獎勵忠義,大政方針這方面,張鉊沒什麽問題。

但是具體到每一條的國政,總是會帶有一些來自後世的異想天開和太過超前。

這種矛盾的綜合體,很多人都在張鉊身上感受到過。

這也是哪怕就是在朝中,也有很多人相信張鉊真的是神佛下界的原因。

因為一個正常的人,是很難在身上同時出現高瞻遠矚和兩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這種極端反差的。

而在張鉊朝中,文官們還沒從被一二百年的打壓中回過神來,大部分文官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進一言不如摸會魚的狀態。

唯有張希崇,他能對張鉊做出的明顯錯誤決定一一糾核,對過於超前的綱領和計劃予以修改,哪怕張鉊發怒也不在乎。

而且往往還能使張鉊認識到這些錯誤,而加以更正。

在為官員做表率方面,正是他這個尚書令,不管是面對皇帝、勛戚還是外鎮武帥都據理力爭,絕不姑息任何的作奸犯科,連皇帝都敢懟,從而確立了文官的自信和被尊重的底氣。

可以說,張希崇就像是一杆旗幟一樣,天下文官只要看見張希崇還在,沒有被皇帝殺或逐,就知道自己還是安全的,也敢於做一點事。

張希崇敢不畏武官節帥一級的人,一般的官員就敢管一城一縣的鎮將,州縣的捕快就敢制止尋常牙兵的滋事。

可以說,張周區別於梁唐晉三朝的風氣,一半是張鉊在維護,一半就是張希崇立起來的。

……

葬禮上,已經快五歲的張賢景勉強能明白一些事了。

生在這種帝王家,排行到了第四,上面幾個兄長還各有出彩的地方,張賢景這一輩子,注定是要被母親曹延禧狠狠雞娃的。

張賢景的出現,甚至讓皇後曹延禧都性情大變,從原本那個喜歡纏著張鉊的狡猾女孩,變成了一個全部身心都放在兒子身上的‘慈母’。

面對這種情況,張鉊也不好說什麽,生怕十九娘多想,只能經常讓曹三娘子去照顧一下張賢景,把他從母親的高壓下‘解放’出來一會。

不過雞娃壞處不少,但若是孩子抗壓能力強或者早熟的話,確實有可能雞出一個天才,只是概率很低而已。

但張賢景好像就是這個低概率,五歲多讀書寫字就跟一個小大人一樣,而且對於朝政,他還有了一點早慧的表現。

比如就在張希崇諸子迎接他的時候,張賢景就拿出了一張白帛布,帛布上寫著‘國失幹城,君失明鏡’八個大字。

張賢景挺起胸脯,奶聲奶氣的把白帛布遞給張希崇長子張延順,“這話是大家說的,字是吾寫的。願我張家,再有幹城。”

張延順聞言帶著家人就拜伏了下去,激動的渾身顫抖。

眼前這位,可是極有可能是下一任皇帝的,這哪是八個字,這是他們家未來富貴的保障啊!

曹延禧也極為滿意的張賢景的表現,幹脆就讓他在代替中官天使宣讀詔書。

詔書中,張鉊追封張希崇為太傅,清河郡王,賜安邦定國功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