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何不做一次班定遠

嶽州,古稱巴陵,後世叫做嶽陽,自春秋時期以來,就是楚地重鎮。

提到嶽陽城,就不得不提嶽陽樓,自範仲淹嶽陽樓記中那句‘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出現後。

嶽陽樓因嶽陽樓記,更是天下知名,一躍成為了湖湘楚地的文化招牌。

在此之後,嶽陽樓多次被焚毀,又多次被重修,甚至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招牌。

而此時擔任嶽州刺史、嶽州水軍義勝都指揮使的王赟,正在等待著客人。

這客人不是別人,乃是早已派人投書給他,今日就要到來的原馬楚天策都衙內兵馬使張少敵。

王赟確實在待價而沽,因為嶽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義勝都上下的兵將們,也期望著王赟能利用這個優勢,把他們賣個好價錢。

而且王赟並不把他們未來局限在中原周國一家,不然他就不會放高保勖等離開了,因為高保勖等到鄂州,是要先經過嶽州的。

這也是何敬洙急著上奏李璟的原因,王赟這種表態,讓何敬洙覺得很有可能招降這個馬楚的方面之將,隨後再通過高保勖等人的助力拿下江陵。

經過不斷的上書勸說,李璟也終於同意招攬王赟,並且開出了升嶽州為節鎮,稱嶽州義勝鎮節度使。

任命王赟為龍驤衛上將軍、嶽州義勝軍節度使,封許國公,並賜錦緞一千匹、金玉蹀躞帶十條、袍服十套、銀鋌五百枚的超規格封賞。

南唐朝廷還準備在嶽州增添一支兩千人的禁軍,歸屬王赟統帥,軍餉卻由南唐朝廷負擔。

除了給王赟的,李璟還發內帑絹帛價值八萬貫,用來賞賜義勝都全體兵卒。

這個條件一開,王赟頓時喜上眉梢,如在九天之上飄蕩,若不是還想著等等看中原紹明天子的價碼,王赟立刻就想答應了。

不過他最後與麾下牙將們商量了一下,現在天下大勢,中原周國看著行情比唐國還好得多,連唐主都不得不臣服紹明天子。

這抱大腿,當然要抱最粗的那根,王赟決定了,只要紹明天子的賞賜能有唐主的七成,也能給個藩鎮之位,允許他永鎮嶽州,那他肯定還是要選擇中原朝廷嘀。

王赟在嶽陽樓上苦苦等待,張少敵和楊繼業並十余精銳兵卒,已經潛入了嶽州城。

錦衣親衛早就設計將高保勖引向鄂州,就是為了讓捏住南唐的把柄,嚇唬南唐不敢派水軍逆水而上,自然對於沿途的嶽州,也要進行滲透。

能隔著千山萬水把手伸進嶽州,倒不全是錦衣親衛神通廣大,也不全是張烈成、張烈明、李孝節三人能力突出。

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張鉊將錦衣親衛和河西商會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整合。

自從握著香料、冰糖、白糖、棉花四樣硬通貨後,河西商會就名聲鵲起了。

因為天下間不管誰,只要想過點好日子的,就不能缺少這四樣。

要是吃肉沒有香葉、肉蔻、大茴香等香料,制飲子沒有河西的冰糖、白糖,冬日沒有棉襖穿,沒有棉被蓋,你還是算是大戶人家?

但這些東西,基本又被河西商會給壟斷了,大小的行商都在需要在河西商會登記,甚至很多走南闖北的行商,本身就是河西來的商人。

同時,各地的絲綢、瓷器、茶葉、鐵制品等要通過絲綢之路來賺錢,也要求著河西商會才行。

因此錦衣親衛依靠這條線,利用手中能低價批發一部分河西緊俏商品,以及幫助各國行商在河西快速通關的權力,發展坐探和密探,那是易如反掌。

而且各國掌權者還不好防,你總不能把所有人的商人都一網打盡吧?那樣的話,就亂套了。

跟著楊繼業的,有一個錦衣校尉,不過他不是來帶著楊繼業跟嶽州城中錦衣衛暗探接洽的,因為錦衣衛的關鍵暗探,都是單線聯系,認物不認人。

這個錦衣衛身上揣著確定身份的信物,而楊繼業才知道聯系的方式和地點。

三樣缺一不可,只有三方到齊,嶽州城的錦衣衛暗探,才會聽楊繼業的。

嶽州實際上並不像是一座長江邊的要塞重鎮了,或者說自江陵開始,沿江而下的這些重鎮都有這樣的問題。

自經濟重心的開始南移,南方又少戰事,沿江的兩湖地區逐漸人口稠密,加上水運便利,很適合發展商品經濟。

導致江陵、嶽州、鄂州(武昌)、江州(九江)等大城市的城外,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他們在這些要塞的城外搭建棚屋,甚至跟城內差不多的房屋聚居,比如嶽州,很多地方連城墻都看不見了。

而且為了出城方便和偷稅,城外居民還在很多地方,都有挖了小地道,甚至堂而皇之的開了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