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楚的命根子

湖南這個詞,其實出現的很早,至少唐代大歷年間,這裏就被叫做湖南道了。

當然,彼時的湖南道並未覆蓋全部的湖南省,只有長沙、邵陽這一塊。

湖南形成後世的大體州縣格局,源頭其實就在馬楚時期。

在馬殷手裏,楚國拿下了原屬於鄂嶽觀察使的嶽州,屬於荊南節度使的朗州(常德),屬於黔州觀察使的辰州和錦州(懷化一帶)。

到了這裏,後世的湖南省,才基本屬於一個政權。

不過此時,馬楚也只是進行了大致上的整合,因為整個湘西,還存在著大量被叫做溪洞蠻或者土蠻、北江蠻、南江蠻等的少數民族。

他們大多在後世被分為了侗族、苗族和土家族。

而此時的這些湘西溪洞蠻中,最為漢化的,就是朗州溪洞蠻了。

馬楚建國之前,朗州溪洞蠻雷滿及其子雷彥威、雷彥恭割據朗州,被唐朝封為武貞軍節度使,成為堂堂正正的唐朝藩鎮。

雷氏的武貞軍占據朗州富庶之地,引淮南楊行密等為援,多次出兵攻擊荊州、嶽州和潭州(長沙),風光了三十多年,才在高季興和馬殷兩大梟雄的夾擊下覆滅。

而雷氏覆滅以後,位於溪州(湖南永順縣)的土蠻梟雄彭士愁又開始崛起,其最強盛時期成為了湘西、黔東各土蠻的盟主。

不過彭士愁雖然被稱為土蠻,但實際上應該是漢人,其伯父彭玕、父親彭瑊都是江西吉州人(吉安)。

這二人先前在黃巢之亂時期,聚兵自保,成為割據吉州一帶的軍閥。

後來被淮南的楊行密勢力驅逐,為求自保逃往了馬楚,到了馬楚之後,他們被馬殷安排到了溪州一帶安撫當地的北江蠻。

所以彭士愁不是溪洞蠻人,只是他雖生在吉州,但長在湘西,自小便與湘西各溪洞蠻雜居,逐漸成為了他們的領袖。

當時馬楚對於朗州蠻的統治,是靠在朗州建立武平軍節度使,以宗室子侄坐鎮。

在辰州等地,則靠彭家坐鎮安撫,彭士愁的堂姐還嫁給了第二代楚王馬希範為正妻,是為楚國賢順夫人。

賢順夫人貌醜但持家有道,行事果決,馬希範對其又敬又怕,馬楚境內遂十分安定。

但是不久,賢順夫人去世,馬希範沒了約束,他為了在潭州大造宮室,過酒池肉林的生活,於是開始向湘西各溪洞蠻攤派大量金銀。

彭士愁本來就在溪州等地做大,自然不會允許馬希範來湘西征稅,又失去了賢順夫人這個溝通渠道,雙方立刻點燃了戰火。

先是彭士愁率領錦、獎、溪三州數萬人,大舉東進,進攻楚國,取得楚屬的辰,澧二州,焚掠楚國在兩州所立的鎮戍。

隨後馬希範派麾下靜江節度使劉勍、決勝指揮使廖匡齊率領大軍征討溪州。

雙方在望城一帶大戰,彭士愁的蠻兵裝備和紀律都不如楚軍,隨即戰敗,倉惶西逃。

楚軍銜尾追擊至彭士愁的老巢溪州,逼得他只能退據山寨,依靠四面懸崖絕壁天險,抵抗楚軍。

戰事打到這裏,就陷入了慘烈的拉鋸戰。

楚國這邊,先是決勝指揮使廖匡齊意外中伏而死,隨後彭士愁卻被劉勍用火攻擊敗,不能堅守山寨,只能逃往深山之中,他向蜀主孟昶求救,也被蜀國拒絕。

但同時,彭士愁雖然是漢人,但已經被各溪洞蠻認為是自己人了,且威望並未因為他的戰敗而損傷。

反倒是前來進攻的楚兵被視為侵略者,激得各溪洞蠻不斷反抗,導致楚兵把彭士愁打的東躲西藏,卻總是消滅不了他。

見此情況,不愧是梟雄的彭士愁主動服軟,派他的兒子率下屬諸部酋長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羅君富等,攜錦、獎、溪州印信、地圖,向楚國請降,主動去給馬希範台階下。

馬希範也實在打不下去了,遂順水推舟同意。

雙方在溪州簽訂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溪州盟約,規定溪州等地,永屬彭氏統領。

馬楚正式任命彭士愁為溪州刺史,楚國要在此地征稅和征兵,都需要與彭氏商量,並經過彭氏同意。

而彭氏則召集南寧州(今貴州黔南惠水縣)酋長莫彥殊及十八寨。

都雲(今貴州都勻)酋長尹懷昌等十二部蠻。

牂牁蠻族首領張萬浚更率大播州(貴州遵義)、小播州(貴州梓潼)、夷州(遵義鳳岡縣)大小蠻族豪酋三十余人前來。

他們共同歃血為盟歸順馬楚,尊馬希範為王,使馬楚在名義上,獲得了湘西、黔東、黔南的大片領土。

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標志著湘西、黔東、黔南、豫東南的各少數民族於唐亡後,再次歸於國家。

溪州會盟還立了一根大銅柱,直到後世都存在,銅柱銘文清楚記載了雙方會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