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次失敗的孝順行為(第2/4頁)

於是大孝子穿著皮甲,提著一把橫刀,稀裏糊塗的就被簇擁著,往江邊水城跑去。

李端可能是想到了南唐也還有被重用的機會,畢竟李指揮使在政治上腦子不太清楚,但指揮作戰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昔年安從進在襄陽造反,他的山南東道水軍,就是被李端指揮的南平水軍給打的只敢龜縮不出。

至於那位突然變得狂熱的高保勖大舅哥,誰知道他有什麽想法呢?

……

高從誨站在荊王宮的城樓上,看著高保勖等逐漸遠去,他嘴巴翕動了幾下,正要下令,一旁的高保融突然就跪下了。

“大人,就讓十郎走吧,他不走就死定了。”

聽了高保融的話,高從誨揚起的手,隨即慢慢的放了下來,他看著遠處,幽幽的感嘆了幾聲。

“我原以為十郎聰慧,沒想到那都是小聰明啊!

張少敵乃是楚之中流砥柱,哪是他一初生牛犢可以招攬的?

要搞宮變,卻不知道來拉攏毅勇都,李端雖然驍勇,但水軍上了岸,如何能擊敗數百甲士?”

說完,苦笑著的高從誨回頭看著高保融,“封府庫、開城門、準備戶籍圖冊,你我父子換上禮服,率百官迎朝廷大軍入城吧!”

……

高從誨說的沒錯,如今的馬楚,能稱得上大才的,唯有張少敵一人而已。此人是馬楚開國的重要人物張佶之子。

馬殷建楚,有個典故叫做龍驤前驅,司馬推轂,龍驤是指劉建鋒,司馬就是張佶。

原本劉建鋒、張佶、馬殷三人都是效命於孫儒的,孫儒敗亡之後,三人亡奔湖南,以劉建鋒為首,張佶次之,馬殷最後。

劉建鋒後來德行不修,被麾下軍將殺死,眾人公推張佶接任,結果張佶在去接任的時候從馬上摔了下來,以至於不能行動。

張佶遂認為上天示警,當然跟有可能是感覺到了危險,這可是五代,在這個關鍵時刻受傷不能行走,肯定是壓制不足馬殷的。

於是張佶幹脆將大位讓給了馬殷,馬殷寬厚能用人,登位之後迅速平定湖南,對張佶也一直都很敬重,楚國也經常用三人的和諧,來吹捧馬殷登位乃是天命所歸。

張佶此人,則是五代少有中過明經科的儒將,因此對於子女的教育非常到位,張少敵允文允武又很有眼光,是馬楚難得的文武雙全大臣。

昔日馬希範病危的時候,張少敵就力勸馬希範立馬希萼。

他認為馬希萼在朗州,已得朗州武平軍和溪洞蠻之心,若是立馬希廣,則楚國必亂,並且由於馬希廣在中原未回,還會給中原朝廷口實。

但是天策府十八學士的李宏臯等卻不肯,他們認為馬希萼是老婢之子,是庶出,不如馬希廣是嫡出,絕不能立。

張少敵知道拗不過李宏臯等人,又提議若是要立馬希廣,那就應該以馬希範病重為由,將馬希萼誘騙到潭州軟禁甚至處死。

李宏臯等人,又開始猶豫不決了,他們覺得殺馬希萼這種大事,應該由馬希廣回來後,親自做決定。

張少敵聞言,當即閉門不出,只說楚國大亂將至。

最後果然如張少敵所料,馬希萼直接在朗州起兵,趁潭州無主的時候,攻了進來。

而張少敵本來是想去投馬希萼的,不想卻看見馬希萼連麾下的兵卒都不能制,潭州很快陷入了血火之中。

於是他聯絡了李彥溫、劉彥韜等牙將,帶著數百人連夜就跑路。

至於高保勖的拉攏,呵呵!張少敵這種人,怎麽可能會上高保勖的船。

如今南平這形勢,別說高保勖這麽個毛頭小子,就是南平開國主高季興在,也保不住了。

至於馬楚,張少敵也清楚知道肯定是沒有了,就算馬希廣,也不可能再主政潭州。

他這次之所以要北上,就是來投靠朝廷,保住張家的富貴的。

至於主動聯絡高保勖,張少敵純粹就是在拿他當一個敲門磚而已。

於是,張少敵這幫人突然跑出他們在南平被監視居住的江陵城北小城,見到馬昭遠之後,立刻就把高保勖給賣了。

馬昭遠大怒,一邊飛馬傳信給距離江陵城二十余裏的陰正奇,一邊準備進攻。

不過,就在信使出發後沒多久,江陵城的門口卻自己打開,高從誨拖著病軀,帶著高保融、高保寅、高保紳諸子,來向馬鷂子請降。

高家掌控了四十年的江陵,立國二十四年的南平,走到了歷史中屬於它的終結。

……

高從誨請降的時候,張鉊才剛剛到達襄陽府。

得到消息後,張鉊親率五百憾山都步騎,在張昭就(頓珠)、張昭忠(蠻熊)、張昭節(瓊熱多金)三人的護衛下,星夜沿著漢水南下,趕到了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