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能守,但只能守一點點(第2/4頁)

襄陽退可屏障富饒的江漢平原,進可以控扼南陽盆地,使從中原南下的北方政權無法在南陽盆地輕易獲得補給,必須費盡力氣從中原之地,運送大量糧草輜重。

歷來要守江陵,就必須要有襄陽府,不然的話,就算囤積重兵在江陵勉強守住,也會面臨富庶的江漢平原,被徹底打爛的局面。

而且從歷史上來看,沒有襄陽,江陵始終是守不住的,遲早被攻陷。

這沒有襄陽的江陵,就如同千日防賊,只要一個不留神,就全盤皆輸。

所以歷史上,襄陽就是南北爭奪的關鍵所在,關二爺沒有襄陽,為了它最後連命都搭上了。

南宋守襄陽,把如日中天的蒙古人都磨得沒了脾氣。

而此時的南平,他們就沒有襄陽,反而對於他們來說,襄陽府就像是一頭用屁股對著他們腦袋的大象,威脅又大又惡心人。

全有南陽盆地的中原朝廷,可以隨時調兵南下打江陵。

更痛苦的是,郢州也不在南平手裏,中原大軍順漢水而下之後,可以從容在郢州的賈塹鎮匯聚,然後把江陵城圍起來打。

契丹入中原的時候,高從誨幾千裏送重禮向劉知遠表忠心,就是為了拿下郢州。

這樣至少能避免中原王朝輕輕松松就可以對江陵來一招猴子偷桃。

可惜的是,劉知遠倒是答應了,但入主中原的是張昭。

於是高從誨急了他親率八千人去打郢州,結果出了一個大醜。

張周郢州刺史尹實,只率了郢州州縣兵三千余人,就把高從誨的荊南軍先鋒給打的大敗,進而引起了全軍崩盤。

出了大醜的高從誨無奈,只能繼續執行父親武信王高季興時期的策略,開始加固襄陽以南一百裏左右的宜城。

宜城與襄陽一樣,同樣卡在漢水上,左依鄂西群山,東靠大洪山。

只不過宜城雖然地理位置關鍵,但是不能控扼南陽盆地,同時也並不能完全卡死鄂西群山和大洪山之間的這條通路,兩邊都有小路可通行,算不得什麽關鍵之地。

只是對於沒有襄陽和郢州的南平來說,宜城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

陰正奇率領的三萬大軍和四萬民夫很快就從襄陽出發,浩浩蕩蕩舟船二百余艘,船帆如林,旌旗蔽空。

南平在宜城的駐守了大約四千人的荊門軍,並設置了荊門軍水陸兵馬使和宜城鎮遏使兩個武將在此守護。

只是他們雖然知道朝廷在襄陽囤積了大軍,好像是準備去送馬楚之主馬希廣回潭州,但他們還是沒想到陰正奇會直接率大軍南下來攻打宜城。

宜城中荊門軍水陸兵馬使剛得到消息,張周水軍前鋒使杜論赤心就到了。

杜論赤心準備了數十條火船,直接順漢水而下,很快就將宜城外圍的第一道水城門給引燃了。

本來作為南平軍事重地的宜城段漢水,按規矩是要水中埋設木樁,布置鐵索,以及最少也要有三座水寨遮護的。

但實際情況卻是自後唐明宗即位之初,也就是公元926年,中原朝廷曾經派兵進攻過南平以來,二十年間,中原朝廷根本就沒再對南平動過手。

而南平國小而富裕,產出的糧食、布匹以及大量手工業品需要銷售到中原。

同時南平又很需要中原的鹽、糖、牲畜以及通過絲綢之路來的香料、寶石等貨物。

所以在這二十年中,作為南平北邊重鎮的宜城,實際上是中原和南平貿易的大型邊境商業城市。

南來北往的客商都在此聚集,帶來了天價的財貨,荊門軍從上面的水陸兵馬使到下面的士卒,都在貿易中得到大好處。

哪還會在水中埋設木樁,搞鐵鎖橫江這種影響貿易的防禦措施。

於是張周的火船,很順利就沖到了宜城的第一道水門。

南平水軍毫無準備,等前一道水門都被燒毀大半後,他們才趕緊出發,想去堅守第二道水門。

而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張聖人義子憾山都水軍都虞侯趙延進與將虞侯何繼筠一起,兩人各帶小船數艘,猛沖而至。

特別是趙延進帶長短硬弓三張,立在船頭左右開弓,敵軍應弦而倒著十余人。

前來關閉水門的南平荊門軍水軍士卒,被趙延進神乎其技的射術嚇得魂飛魄散。

何繼筠則赤裸著上身,手持大棓在江面縱越如飛,他怒吼一聲,跳上一艘荊門軍的小船,船上十余兵卒竟然被他一人打的紛紛落水。

麾下士兵見狀,士氣如虹,跟著何繼筠勇猛沖鋒。

他們連奪荊門軍三條快船後,荊門軍士兵恐懼之下竟然一哄而散,周軍水軍趁機控制了第二道水門。

而此時,宜城中的錦衣親衛安插的探子立刻鼓動城中南北商賈開始鼓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