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蕃賊?你全家才是蕃賊!(第2/2頁)

而這麽大的陣仗,當然不是單單為了對付劉知遠,就河東鎮的五萬人,用不著張昭盡起全國精銳,張昭這是要連著契丹一起橫掃,先收復燕雲,然後再把契丹人連根拔起。

四月初一,張昭在開封城北汴水邊築台整軍,各軍將帥到齊後,張昭殺牛羊萬頭犒軍,與九萬精銳在汴水邊誓師。

並命參知政事、禮、刑二部尚書馮道起草討逆檄文,並傳檄天下。

張昭在檄文中歷數劉知遠的三大罪。

一是身為河東衙內兵馬使的時候,沒有勸阻石敬瑭賣國,以至於燕雲之地被契丹所奪,石氏賣國,劉知遠乃是罪魁禍首之一。

其二、劉知遠領石晉朝廷精兵鎮守國門,契丹兵臨黃河,劉知遠還在遷延不前、左右觀望,坐視契丹禍害中原,有不臣之心。

其三,石晉滅國之後,劉知遠不思為主報仇,反而勾結契丹,出賣河北之民,妄圖效法石敬瑭,借北虜之力入主中原,再做兒皇帝。

最後張昭慷慨激昂表示,當先擊破劉知遠收復河東,再擊滅契丹,不但要收復燕雲,還要收復遼東、遼西,使金甌無缺。

……

已經出井陘關到達恒州的劉知遠接到檄文,只差點沒被氣死,因為當初石敬瑭賣國,他劉知遠恰恰是極力勸阻的那個。

而後來耶律德光入中原,完全是杜重威屈膝的結果,他劉知遠當時只有三萬兵馬,而且契丹還有萬余人壓在忻口一帶,讓他動彈不得。

不是他不救,而是不敢救,雖然確有坐看的心思,但還不至於張昭檄文中說的,他是手握重兵就是見死不救。

更何況從這檄文中來看,就像是他劉知遠才是晉國覆滅的最大原因。

劉知遠當即就火了,命令郭從義率兵一萬增援郭威。

潞州昭義軍節度使李萬超率軍五千佯攻懷州。

他自己則盡起河東鎮馬步軍三萬自恒州南下,準備先打垮貝州前出的符彥卿,然後迂回包抄周軍。

同時劉知遠命白文珂督促在河東吐谷渾人,必須出最少七千騎跟隨河東兵馬一起南下。

而最重要的外援契丹,劉知遠命心腹王峻到幽州,催促契丹主耶律阮立刻發兵,自滄州一帶南下與他在貝州匯合。

咬牙切齒中,劉知遠也讓蘇逢吉起草了討伐張昭的檄文。

不過蘇逢吉水平不行,不如馮道這樣的文壇大佬。

馮道能把文章寫得犀利無比,將本來反對石敬瑭賣國的劉知遠寫成了最大幫兇,簡直就是禍亂天下的最大罪人。

可是蘇逢吉不行,除了說明張昭本是應晉主石重貴邀請入中原助拳,卻賴著不走以外,就只能罵人了。

他在檄文中罵張昭實際上是吐蕃奴部出身,是吐蕃奴兒,是蕃賊,冒稱大朝忠義之後,說是復興大唐,實際上是蕃賊陷中國,比契丹人還無恥。

不過張昭在渡黃河的時候接到這份檄文,簡直都笑嘻了。

蘇逢吉的檄文對他張昭的殺傷力其實有限,因為張家不但有族譜,還有歷代歸義軍節度使的大纛、旌節和大唐諸帝賜下的信物為證。

而且張昭的父親張承奉可是建了西漢金山國,稱了白衣天子的,對於張昭這樣的皇子出生,當然是要隆重記載在金冊上。

而曹氏代張以後,對張昭的一舉一動,也都派專人有記載,可以說身份硬的杠杠的。

但張昭麾下這些心腹,不是連父母甚至連自己生辰八字都不知道的人,就是六谷嗢末出身的身份存疑者。

他們沒有張昭這樣詳實的證據,經過張昭帶領他們大義歸國後,對於自己的民族身份更為敏感。

蘇逢吉這一封檄文,那是直接拿著長槍大刀捅他們心臟啊!

每一個吐蕃奴兒、蕃賊這樣的字眼,都深深刺痛了這些河西勇士的心,是把他們身上的光環扒掉扔進了糞坑中。

當日,檄文一到,黃河兩岸群情激奮,士氣和殺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就爆炸起來了。

無數兵將被嚎叫著不斷到張昭帥帳前請命,甘願做撞令郎,一定要去打殺了劉知遠和蘇逢吉。

呃,檄文本為增強己方戰力,瓦解對方意志所用。

但蘇逢吉這一罵,簡直就是神助攻,比張昭大撒幣搞熱血演講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