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先蜀還是先遼(第2/3頁)

兩軍匯合之後,再收雲州,如此可令契丹人腹背受敵,又能包夾河東。”

有道理,張昭點了點頭,裴遠應該是如同張希崇所言,是害怕窩在靈武,沒有定鼎新朝的開國之功,於是他轉過頭對著範質說道。

“著中書省擬旨,命裴遠、折從遠、楊弘信、吳巒等分進合擊,攻打雲州以策應關中大軍。”

“大王英明,不過臣希望大王還能以私人身份去信一封,多多安撫一下裴玉英。”

張希崇心裏長長松了一口氣,對張昭說道。

也對!確實要再以私人的身份去信一封。

作為最開始跟隨張昭的中原士人,又為張昭的大業吃盡了苦頭,面對石敬瑭的高官誘惑也沒變心,現在居然不能跟隨張昭出關中定鼎中原,絕對是非常不公平的。

“玉英在朔方,勞苦功高,若能順大河而下,收豐州、天德軍與振武軍,日後論功行賞,必能名列前茅。”

一看沒有去靈州的風險了,閻晉立刻就冒了出來。

“大王,蜀主孟昶最近頻繁將蜀國禁軍調往利州與興元府,我們是不是解決了蜀軍,再東征。”

張昭都有些無語了,自己這一番崛起,竟然把孟昶這小子的雄心給帶動起來了。

這小子不坐在床上把後宮當青樓,竟然還想拿下關中。

“不行!契丹人肆虐中原,興義兵誅禍亂已是箭在弦上。孟蜀何日出兵,尚無準確信息,咱們沒時間等了。”

聽到張昭這麽說,眾人就知道張昭是要先打契丹,再來考慮其余了。

其實也對,張大王為了獲得大義,可是讓李從益當眾說了北逐契丹者為中原天子了的,勢必不能再等,萬一出了紕漏,那問題就大了。

陰鷂子也終於不再看袖子了,他在心裏長嘆一聲,立刻就發現張昭的目光也看向了他。

有什麽辦法,誰讓他陰鷂子歷來擅長守呢。

“大王,臣請鎮守秦州,防備蜀軍從階州(武都)北上。”

“表兄深明大義,有你坐鎮秦州,關中以西無憂也!”張昭對陰鷂子這種精神,大為贊賞。

不過秦州(天水)只能卡住從階州北上的蜀軍,而對於從興元府(漢中)通過陳倉道和斜谷水(褒斜道)的,就無能為力了。

劉再升見狀,也主動請纓,他也算得上是張昭這邊,除了陰鷂子以外最善守的將領。

“臣請率鷹揚、豐安兩鎮三千士兵,鎮守鳳翔府防備蜀軍。”

張昭更加滿意了,入中原戰契丹得有人去,但是留守的苦活、累活也得有人幹不是。

“兄長就辛苦一下,暫任長安留守,負責支援陰鷂子、劉再升,禦蜀軍,安定關中。”

張大王口中的這個兄長,就是李若柳的長兄李若愚了。

這位東歸之後,逐漸放棄軍職,變成了鎮守一方的大員。

“臣不辛苦,願為大王安定關中。”

李若泰當然知道張昭的意思,關中還未安定就要東征,必須要留一個信得過還有能力的人鎮守。

作為張昭大舅哥的他,就是最適合的人。

“大王,臣有一計,或可拖延一下蜀主進關中之心。”一旁的和凝突然說道。

“和翁請說。”張昭把手一揮,示意和凝暢所欲言。

對張昭來說,他不想先打蜀國,那麽蜀國出兵越晚,就對他越有利。

“大王手握大義,逐契丹又是義舉,不如先傳檄孟蜀、南平、錢越等國,號召他們一起舉兵,共擊契丹。

更可以暗中對蜀主孟昶說,大王準備八月起兵,請蜀主供給糧草器械,約定事成後,以秦、成二州酬謝。”

“八月出兵?還割秦、成二州?”

馬殺才有點沒明白這些文士的彎彎繞繞,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和凝老謀深算的一笑,“這一切不過都是為了麻痹蜀主而已。

孟昶此人,生於富貴之家,長於深宮之中,雖有進取之心,也算仁明之主,但並非馬上天子。

更兼蜀地富庶,二十年不知兵戈,臣斷定,蜀軍戰心並不堅定。

我等可以傳檄蜀國,言辭再懇切一些,並索求錢糧器械,與他們約定八月出兵,還肯割讓二州之地。

蜀國上下定然信以為真,以為關中殘破,我大雍糧草轉運困難,是以不得不有求他們。

想著八月時間寬裕,蜀國定然有所懈怠,調兵就不會這麽急迫。

若是等到八月,待彼甲兵齊備,我們肯兌現承諾,就可白得秦、成二州,不肯的話,關中空虛,他們也可自取。”

張昭哈哈一笑,“誰知道我們四月就已經出兵,八月就已經北逐契丹,關中也早已安定。

孟昶要是還不識趣,某大可先滅蜀,再奪回燕雲之地。”

“那為何只傳檄孟蜀、荊南、錢越呢?不傳書吳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