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不要來個篡位三件套

張昭說讓大家坐論國家大是,那就真是坐論。

眾人就在朱雀門外的大唐二十四帝家廟旁,裏三層外三層的坐滿了人。

除了涼國來的文武官員以外,還有長安城的各級官將,以及吏員、各行商會、耆老、地方豪紳的代表和通二經以上的讀書人。

在他們之外,張昭安排了兩千憾山都和左羽林衛的兵將護衛。

護衛的兵將更外一層,就是看熱鬧的長安居民,足足有兩三萬人之多,而且還不斷有人在趕過來。

好在和長安城夠大,雖然好多地方都荒廢了,但是足夠寬敞。

外圍的長安居民,其實啥也看不見,也都不太聽得清楚。

他們只能聽見一聲聲叫好聲,一會又在有人大吼‘風’,過了一會又有人在山呼舞蹈。

而被放進了內圈的長安官民代表,實際上也只有極少數的能到張昭身邊不遠處,真正明白在商議些什麽。

但是,不管是能見到張昭的,還是遠處只能看個寂寞的長安人,無一不激動的不能自持,就好像是他們真的參與了商議國家大是一樣。

或許在這些人年老之後,會眼睛裏閃著光跟子孫後代吹噓,當年他們與天王陛下一起商議過國是吧。

商議的第一件事,就是是否保持大唐二十四帝血食的事情。

因為血食這玩意,是社稷宗廟還能存在象征,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張昭要是同意,那就表示,張昭以後建立的這個新朝,張氏的祖先們要和李唐的二十四帝,一起享受這方社稷江山了。

對於此時的人來說,是非常在意這事的,就算是有極為親近的關系,也輕易不會同意。

但張昭怎麽說呢,他雖然穿越來已經十四年了,但對於這方面還是更受後世的影響,沒有那麽在意。

於是,張昭只考慮了一小下,就同意了。

“天王恩比天高,義比海深,某隴西李氏全族,永遠記得天王的大恩大德。”李壽齡拉著李從益,噗通一聲就跪下了。

緊接著,圍著的凡是有李氏血脈的,都恭恭敬敬的跪下,給張昭磕了三個響頭。

自此刻起,大唐家廟中的二十四帝,就可以合法的獲得血食了。

甚至李壽齡和李從益這樣身份的,還可以每年祭祀一次社稷土谷之神。

第二件事,則更加重要,那就是張昭既然入了中原,在大唐二十四帝神位前歸了國,那麽這個法統來自張昭父親張承奉自立的大朝西漢金山大涼國,就不能用了。

因為張昭現在的身份,是率領河西、隴右、安西、北庭歸國的忠臣,是大唐的臣子,怎麽能自稱大涼天王,用西漢金山這樣的國號呢。

那麽簡單一點的話,就可以繼續用涼王這個名號興兵東征。

但是怎麽說呢,耶律德光可是自稱為中原天子的,張昭就以一個涼王去征討,好像有點自我矮化了。

而且,這也不利於張昭調動關中之民,最後從現實來說,張昭這樣大功歸國,難道就沒有一點獎賞嗎?

氣氛略微有點沉寂了時候,還是李壽齡站了出來。

張昭周圍的文武大多是涼國來人,他們來提,好像有點不太好,而李壽齡拉著李從益、趙瑩、安守節一起來,就名正言順的多了。

李壽齡輕輕咳嗽了一聲,看了一眼遠處供奉大唐二十四帝的家廟,才轉過頭對著張昭一禮,然後再對著周圍圍著的人團團一揖。

“諸君,值此北虜南侵,神州淪喪之危急存亡時刻,本應由我李氏擔起這興義兵,逐北虜的重任,但子孫不爭氣,既無實力也無名望,難堪大任。

幸有天王自西歸國,雄兵五萬在焉,我看這驅逐北虜,再現中原王氣的大業,唯有天王才可以了,不如請天王即皇帝位,好名正言順的興兵討賊。”

李壽齡這麽一說,張昭身邊的涼國文武那是眼前一亮。

即皇帝位好啊!天王成了皇帝,可不就要大封群臣了,要知道張昭雖然建了涼國卻沒封爵,大家夥都惦記著呢。

張昭一看,趕緊出來雙手飛擺,阻止了眾人的將要開始的勸進。

這可不是時候,前一秒還忠義歸國,後邊就自己做起了天子,也太急切了些,臉還要不要了?

這樣一來,才說過的驅逐北虜者為天子,不就成笑話了嘛。

張希崇也覺得現在稱帝太兒戲了,他想了一下對張昭說道。

“如今天下無主,天王既然歸於大朝,又受關中、朔方、隴右、安西之民擁戴,不如稱大朝涼王,循昔年太宗文皇帝故事,開天策府,舉義討賊。”

這下輪到趙瑩不同意了,“天王率三百萬生民歸國,此等大功,自然還要晉一級王爵。

涼之王號,非古國,不足以彰天王之威,臣聽聞天王乃是南陽張氏子孫,南陽古屬楚國,不如進位為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