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可汗的含金量(第2/3頁)

他這名字中,這個闕,就是可以被翻譯成菊兒和處羅的那個Kul。

但實際上,龐特勤自己也知道,這個菊兒是他在自娛自樂,不會有人承認。

所以都沒敢直接稱菊兒汗或者處羅可汗,而是加了毗加和卡迪爾來遮掩。

所以不管是他的子孫,還是周邊部族,都一直以卡迪爾汗來稱呼龐特勤,絕口不提那個闕字。

而且,碎葉諸部上給張昭的菊兒汗稱號,實際上就是龐特勤用過的這個闕字。

聯想到碎葉曾經也是龐特勤喀喇汗國的國土,不得不說,自稱菊兒汗,喀喇汗國是有傳承的。

張昭當時不知道,還笑呵呵的接受了。

等回到涼州才知道,瑪德,原來是這麽回事,實在太羞恥了!所以他再也沒讓人提起過菊兒汗這個稱號。

而喀喇汗國,在龐特勤之後,就開始走偏了。

他們不敢用尊號,改成了正可汗為阿爾斯楞汗,也就是獅子汗,副汗為布格拉汗,也就是公駱駝汗,而且還可以一代代往下傳。

從天可汗,變成了代表動物的獅子和公駱駝,這什麽牛馬?

逼格已經低到海平面以下了,所以這當然也不是尊號可汗。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麽耶律大石在得到回鶻、蔑兒乞、烏裏古、室韋等十數個民族部落共同推舉為菊兒汗之後,天下間,特別是草原部族那麽震驚了吧。

因為自從唐玄宗去世的762年起,到耶律大石被推舉為菊兒汗1132年止,整整三百七十年了,草原上第一次出現了諸族共推的尊號可汗-菊兒汗。

快四百年間唯一的尊號可汗,當然要被下面的一票用名字、宗教、奇奇怪怪動物為汗號的小可汗,稱為眾汗之汗了。

而這次,經過了菊兒汗尊號的忽悠之後,張天王也狠狠惡補了關於草原可汗上尊號的規矩。

他發誓,要把這被忽悠的羞恥經歷,變成事實。

他要當這一百八十年來,唯一的尊號可汗!

其實在這之前,有一個人也能得到尊號可汗,那就是張昭的便宜伯父耶律阿保機。

但耶律阿保機不敢當,因為他們契丹人是搞可汗世選的,他要是敢去要尊號可汗,那不就坐實了契丹這種制度的合法性了。

所以耶律阿保機為了把契丹可汗的位置傳於子孫,幹脆不去要尊號可汗,而直接當皇帝。

可以說,這都被逼的,要不是耶律阿保機為了把世選制變成世襲制,早就自己跑去讓人推戴上尊號了。

至於,草原尊號遠不如中原帝號尊貴的問題。

比如唐太宗得到天可汗稱號後,幾乎沒有用過,還是以大唐皇帝的資格下令。

還有滿清諸帝,也從來沒用蒙古人上的尊號,而是稱大清皇帝的問題。

這實際上是中原天無二日的文化所決定了的,草原可汗和帝國皇帝,必須要有一個高低,所以他們更喜歡用更尊貴的皇帝稱號。

但張昭不這麽覺得,尊號可汗多好的東西啊!

可以用大攪動大漠風雲,可以將草原禍水向西邊引,可以增強草原民族的向心力。

當然要用,還要用好。

這或許就是張昭和歷代帝王最不同的地方,因為他知道西面有什麽,而不是只看著中原天下。

武裝草原各族,同化他們,再以他們為爪牙,一路向西給他們尋找一條生路,更以此激發漢人不斷出塞的豪情。

這不比糾結尊號可汗和皇帝用哪個更好,要美滋滋的多?

……

二月初二龍擡頭,張昭在焉耆築點將台。

拜白從信為西路招討使,率馬殺才、李存惠諸將。

以降將翟國忠為向導,共計騎兵一萬五千,出白水軍城,一路向西收復張堡守捉(烏魯木齊),烏宰守捉(瑪納斯)等地。

再拜慕容信長為北路招討使,領黃英達、折德願、慕容延釗、王審琦、趙匡胤等人,率軍一萬二千。

以黠戛斯部行商為向導,出庭州北上,再往西,招討玄池(齋桑泊)附近的黠戛斯人。

三月中旬,白從信、李存惠等將收復張堡、烏宰二守捉城,並發現了葛邏祿人和薩克圖的蹤跡。

三月底,慕容信長等將,到達瑪納斯湖附近,並將此湖命名為大鹽池。

但因風雪太大,原定於繼續北上,到達原大唐陰山都督府的計劃未能成功,當然也沒能繼續北上到達玄池。

但慕容信長知道張昭派他北上是為了什麽,大軍過不去就派小部隊。

遂遣章西豹率五百精騎,與黠戛斯行商繼續前進,他則率軍回頭,往白從信部靠攏。

四月底,慕容信長與白從信合兵一處,三萬大軍繼續西進到了黃草泊,也就是後世艾比湖附近。

大軍隨即發現並突襲了在此觀望,還想進入庭州的薩克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