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張大王的又一個母親(第2/2頁)

現在白承福不堪契丹壓迫內遷,居於代北等地。

但這十幾萬人並不是他們的全部,契丹境內還有數萬到十萬人。

也就是說,白承福歸於劉知遠後,劉知遠可以利用白承福等人,繼續誘降契丹境內各族。

所以對比起張昭,劉知遠控制白承福後,威脅比張昭的河西歸義軍不知道大到哪裏去了。

要是這些對抗契丹人八個月的大同軍,南撤到了河東劉知遠的地盤上,雲州一線,就別想再有寧日。

當然,韓匡業不像張昭這樣知道歷史上進程,他要是知道的話,就不會緊張了。

因為歷史上劉知遠控制白承福部之後,為了不進一步刺激契丹,導致契丹人南下,竟然不敢收攬大同軍這幾千兵馬和萬余家屬,任由他們在河東掙紮求存。

最後其中一部分隨吳巒戰死於貝州以外,大部分又不得不返回雲州。

而契丹人特別是蕭綽時期,對他們大加安撫,於是這部分本來是抵抗契丹的豪傑,愈加怨恨朝廷,歸心契丹,視中國如仇寇。

等到北宋北伐的時候,特別是第二次北伐,潘美、楊業出雁門北上。

雲州漢人與原本屬於中原的漢化諸胡,具體的說就是這部分大同軍的後人拼死抵抗,導致攻取雲州比原定計劃困難了許多。

不過由於不能猜測到劉知遠會怎麽做,韓匡業只能沉默了,然後迅速回契丹大營匯報。

因為他認同張昭所說,大同軍這些人就算是去夏州,也比被劉知遠獲得要好得多。

……

一陣騾馬的叫喚聲傳來,這是裴遠冒險派人,從靈州順黃河而下押解的一批糧草到了。

去年銀夏宥綏四州的秋收,今年的春耕,幾乎被耽擱了一半,郭天策五日前就來信了,銀夏四州實在難以抽出多少糧食了。

那麽這批從靈武來的糧食,幾乎就是張昭獲得的最後補給。

沒時間跟耶律德光耗了,如果今年銀夏宥綏不想發生大規模饑荒的話,張昭還要好好調度才行。

哪來的時間,繼續在這渾河跟契丹人對峙。

五月初,張昭派白從信和黃英達,各率九百精騎沿渾河而上,從渾河上遊的蒼頭河淺水處突入。

他們繞過武周城,也就是共和國大同市左雲縣,最後消失在了這片高原之上。

武周城距離雲州只有不到百裏,當白從信和黃英達進入武周城以東後,耶律德光終於緊張起來了,派出使者再次來到張昭大營,開始商量雙方約盟的時間和地點。

真是他媽賤的,不逼一逼,就是不知道害怕。

五月十五,在雲州大同軍代表,契丹和歸義軍隨軍高僧團的見證下。

張昭與耶律德光在鴛鴦泊,也就是岱海湖邊,按照中原習俗擺上牛羊豬三牲,又依契丹習俗燒木祭天。

兩人手拉手,約為兄弟,立誓各安西東,互不侵犯。

張昭稱耶律德光為兄,稱應天太後述律平為世母太後。

每年應當在世母太後生辰時派使者恭賀,上賀禮於闐彩絹一千匹,河西白棉布兩千匹,河西白糖、茶磚各一百斤,冰糖五十斤。

耶律德光稱張昭為弟,稱張昭嫡母於闐奉天長公主為叔母。

在奉天長公主生辰時,契丹當遣使賀壽,賜賀禮金銀飾物二十件如金花銀唾盂、摩羯紋金花銀碗、鎏金銀冠等契丹金銀器物。

另有上等東珠、契丹瓷器,人參、鹿茸賜予。

這份賀禮並不對等,契丹的回禮價值,大約只相當於歸義軍賀禮的一半,但張昭實在沒精力在這方面跟契丹人磨牙了。

這些草原民族,似乎就喜歡在賀禮這方面,凸顯一些地位。

約為兄弟之後,耶律德光同意張昭接走雲州大同軍的四千士兵和一萬四千人家屬。

雙方約定,靈州、夏州屬於歸義軍的地盤。

但西受降城、中受降城、東受降城等包括振武軍,天德軍在內的地盤屬於契丹。

這相當於將整個河套除了寧夏平原所在的地區,差不多就是後世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到呼和浩特城這片,都劃給了契丹。

不過這些地區,張昭根本就沒掌握過,早就被契丹人占據,輪不到他同意不同意。

契丹人只是要張昭正式承認,不來騷擾就行。

雙方互相的要求,就是你別來奪我的河套,我不去騷擾你靈州。

一東一西,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