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相會殺虎口(第2/3頁)

每一火也就是十個甲士,還需要兩個照顧騾馬的民夫。

也就是說,一個甲士背後,至少是需要三個人來伺候,有時候會需要四個,這樣才能保證甲士充足的體力和專注戰場拼殺。

這也是宋軍,往往一搞就是十幾萬人,但實際作戰的,也就三四萬最多四五萬的最大原因。

而在歸義軍中,甲士們擁有的輔兵和民夫是多少呢?

差不多三到四個人擁有一個,而且這些輔兵還大多會兼任團結弓手,並不是時時刻刻在甲士們身邊。

其中固然有歸義軍布面鐵甲和鎖子甲多,穿戴方便,重量輕,以及騾馬遠多於一般軍隊的原因。

也有歸義軍甲士耐苦戰,能吃苦的因素在裏面。

自古秦兵耐苦戰,可不是說著玩的,河西隴右那也是秦兵的一大來源。

但不管怎麽說,雖然這為歸義軍出動大軍,節約了極大的成本,提升了行軍速度。

並且在戰場上不容易崩潰,畢竟甲士多、精銳多,而輔兵、民夫少,軍隊自然就不容易被打垮。

可是在經歷過長時間的征戰之後,這種優勢,就會被逐漸抵消。

身體和心裏上的疲憊,比一般的軍隊,還是要來的快一些的。

所以,此刻的歸義軍,戰鬥力和意志,都不是最佳的狀態。

面對契丹這樣的敵人,張昭不會選擇在此時跟他們開打,與耶律德光會面,那就是避免此時開戰的最好機會。

雙方的會面地點,就定在渾河邊的一座小烽燧堡中。

這個烽燧堡原本屬於長城的一部分,唐代只是不修長城,但不是沒有長城,反而對於漢代和北朝長城某些功能性不錯的地段,維護還是很上心的。

這個無名烽燧堡就是其中之一,四百年後,它還會有個響當當的名字-殺胡口。

當然現在遠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成為出塞的主要關口,他就是一個小土城烽燧堡而已。

對於張昭和耶律德光來說,他們這種層級的人物會面,那是非常非常考驗各方水平的一件事。

選定地方和日期之後,雙方的先鋒部隊,就開始進駐了這裏。

張昭選定的,是白從信的三百輕甲驍騎和李存惠所部最精銳的三百騎兵。

至於慕容信長,他則在離此大約五裏左右的地方,替張昭控制軍隊。

閻晉、氾全、陰鷂子、馬鷂子、馬殺才都不在,也只有慕容信長控制軍隊,張昭最為放心。

同樣的,耶律德光也揀選了左右皮室軍各三百騎兵,還很貼心的把皇叔耶律安端和弟弟耶律李胡都帶在了身邊,他必須要這樣,才不擔心有人搗鬼。

而在雙方見面以前,各自就向對方派出了數十人的觀軍使。

表面上說,是去觀賞對方軍容,實際上是去確定對方遵守了約定沒有。

因為按照約定,雙方各除了這六百騎兵以外,都必須將軍隊退至五裏以外。

張昭派沈念般、折逋嘉施、黃英達三人為觀軍使,率上百精騎巡查,基本確定契丹兵馬,都遵守了約定。

耶律德光派耶律屋質、韓匡嗣等為觀軍使,除了確定河西兵馬都在指定位置以外,還向耶律德光報告了他們眼中的歸義軍。

旌旗招展,戰馬雄健,數千鐵甲士手持強弓硬弩,列陣一個時辰而不動分毫,輕重甲騎驍悍無比,各部遊騎遮天蔽日。

在張昭和慕容信長看來,他們這三萬五千大軍,能有契丹皮室軍這個档次的,最多也不會超過五千人。

但在耶律屋質和韓匡嗣看來,河西歸義軍中,能與皮室軍相比的,最少有一萬人。

特別是那最精銳的手持陌刀,裝備布面鐵甲和強弓硬弩的一千多人,戰鬥力遠在一般皮室軍之上,是相當可怕的精銳。

得到這個回復的耶律德光當即明白,歸義軍,不是隨便抽調三五萬人就可以擊敗的,遂也熄了突襲張昭的打算。

加上會面之事,張昭沒有給契丹人任何漏洞可利用,雙方的會面,就如約而行了。

殺虎口位於一個渾河流經的山谷處,兩側高山相對望,中間就是河谷,歷來都是朔州、雲州出入草原的重要通道。

關上兩方都沒有駐兵,河面的地點,就在山谷邊的沙灘上。

這裏搭建起了一個相會的高台,張昭和耶律德光各自帶了三十名侍衛,其余騎兵都在台下幾百米處等候。

耶律德光一身紫袍,打扮的很有漢家風範,頭上照例是發髻網兜。

不過這身紫袍相當肥大,衣袍下影影綽綽的像是藏著什麽東西。

張昭的打扮,竟然跟耶律德光差不多,照樣是一身紫色圓領衫,只是也好像有點大了,頭上則纏著羅襆頭。

區別最大的,不過是張昭人還年輕,又經常鍛煉,因此身長如玉,腰背挺直,給人一種陽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