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給涼州人找一條活路

張昭帶著幾個騎士,馳騁在姑臧南山的山路上,他身後跟著郭天策,折逋嘉施和沈念般等人。

姑臧南山以及其相鄰的天祝、古浪等縣的六個河谷,就是嗢末六部的地盤。

而張昭也終於發現,為什麽嗢末人要急切地進入涼州了,因為就在這一片還算是富裕,但並不大的山谷中,居住了接近二十萬嗢末部眾。

如果說涼州漢人是過得較為艱難的話,那許多嗢末底層的民眾,簡直就是身在地獄之中。

難怪張昭用每天三頓飯征發他們來修城墻的時候,會有那麽多人無比感激他。

因為這些被征發來的丁壯,在嗢末六部中日子過得豬狗不如,別說一天吃三頓,就是一天一頓,也不一定能夠保證吃飽。

整個涼州,在被吐蕃人統治一百多年以後,已經變得非常貧窮。

這也給了張昭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他張昭要讓嗢末六部這個名詞徹底消失,把他們重新拉回到隴右河西後人身份中。

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嗢末六部二十萬民眾的吃飯問題。

如果就讓他們這樣繼續人不人鬼不鬼的艱難求活,所謂唐兒身份以及榮耀東歸等等,都還是太遙遠了。

飯都吃不飽,隨時處在餓死的邊緣,誰該管得了其他的。

不過,讓張昭感到欣慰的是,涼州雖然窮困,但這個窮困並不是因為它沒有多少土地,也不是因為產出不豐富。

單純就是因為吐蕃人統治這裏之後,阻斷了河西走廊的商道,加上唐朝、吐蕃雙方在這長期拉鋸,導致了涼州的貧窮。

這從行政單位就可以看得出來,現在的涼州僅僅下轄了姑臧、神鳥兩縣。

但實際上在唐代的涼州,下轄有五個縣,除了姑臧、神鳥之外,還有番禾、嘉麟、昌松三縣。

而這三縣的地盤,如今基本上已經田地荒蕪,生民十不存一。

至於荒蕪的最大原因,並不全是戰亂,而是一個張昭從來沒有想到的原因-沒人會種地。

在這之前,張昭從來沒想過,種地這種事情,竟然在古代是一門技術,是一門技術含量極高的手藝。

這可不是說你今天拿上一個鋤頭在地裏面鋤兩下,就代表你會種地,就代表你會耕作實際上對於。

對於習慣了半遊牧的嗢末民族來說,他們種地的手藝非常之差。

就比如張昭剛剛到達的這個小鎮子,稍有一點點雪和旱,就可能導致他們今年在種地上的投入完全虧掉。

這讓張昭想起了裴遠走的時候,留給他的定涼八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抽調丁壯,組織民眾恢復生產,興修水利。

看來裴元還是看得很清楚的,涼州早就不是大唐時候的那個涼州了。

現在涼州地方,最富庶的,也不過就是涼州城州外的三十幾萬畝土地。

而顯然在大唐的時候,涼州城不可能只有三十幾萬畝土地。

那麽剩下的這些土地,就在歷年戰亂以及涼州漢人大量逃亡瓜州沙之後全部荒廢了。

這些真正會種地的漢民一走,幸存的漢人淪為嗢末,自然也就沒了鉆研種地的願望。

還種地幹什麽?等著要收貨了就被搶嗎?還不如練練槍棒去搶別人的糧食。

在這種風氣的驅使下,種地很快變成了一種必然虧損和被人看不起的營生。

隨之而來的,就是耕種技術很快失去了傳遞,水利設施完全消失,整個地區的生產力飛速倒退。

而唯一還會種點地的涼州漢人苦心經營的富庶之地,就成了嗢末六部眼饞的好東西。

“唉!民生多艱啊!真不知道原本涼州城內的官人門是怎麽睡得著的?”

張昭轉過身,對著身邊的沈念般、折逋嘉施以及郭天策嘆息道。

“原本某準備,即刻就要抽調軍隊在這個冬日打垮甘州回鶻,可是如今看來,涼州民生何其艱難,某還是先為此地的二十萬生民,找到一條活命之路再說吧!

郭參軍你立刻與倉曹參軍朱清泉盤算庫存,統計一下我們現在目前還剩多少錢糧?

糧食如果不夠,就花錢去蘭州,去靈州,甚至可以去甘州回鶻的地盤上購買。

此時正好秋收完畢,糧價比春日低一些,各部各家的丁壯也無甚事,所以某準備行兩件大事!”

郭天策微微一呆,他知道張昭根本不缺錢,但他也同時明白,這錢是歸義軍的,不可能說拿出來就拿出來,而且要是拿出來得太輕易,那別人又怎麽會珍惜呢?

所以他沒有立刻插手稱喏,而是面露難色的說道:“回稟軍使,節度衙門確實還有一些錢糧不錯,但這都是為了收復甘,以及東歸故國所用的呀!

軍士們都好久沒有發過賞賜了,要是再把這些錢糧動用,恐怕會人心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