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於闐雙頭鷹(第2/2頁)

最後還有一小部分,大約十萬畝的土地,會分給張昭手下的士兵。

雖然他組建奉天軍的目的是要跟他東歸,但戰陣之上,難免有所損傷。

戰死的好說,張昭都已經嚴格登記,撫恤和其他的都會送到他制定的繼承人身上。

但受傷的呢?這些人要是肯東歸,他肯定願意帶著。

但是東歸之後,張昭還會面臨更強大的敵人,估計一下也不會擁有太多的資源傾斜給他們。

但是留在費爾幹納盆地就不一樣了,比如你腿受傷了不利於行走,那張昭可以直接按功勞給你封個幾百千把畝地,再從周圍的本地人中找個娘子。

最後再把從天竺擄來的奴隸分十來個,這樣的大老爺生活,絕對比跟著東歸安逸。

而且這也不是張昭自己拍腦袋想的,而是已經有受傷的士兵向他提過這個要求了。

人家跟著你賣命是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衣食無憂乃至榮華富貴嘛!

所以,費爾幹納最後的政治格局也差不多定了下來。

由於遠離於闐本土,只能將於闐內部的阿摩支還有功勛之臣分封到這個地方,張昭也會放棄破虜州的封地,將封地轉到這裏。

以後的於闐政治,將會出現天子與二王並存的格局,大聖天子作為於闐的君主,居於疏勒統治各方。

於闐王儲在成年後,會得到一個正式的王儲殿下封號,而他將以這個封號去到費爾幹納盆地,掌管天子幾十萬畝私人王莊的同時,處理費爾幹納的一切政務。

而第二個王,就是張昭這個副王會得到保留,張昭東歸之後,就會傳給他指定的兒子。

但這個兒子及其子孫,是要定居於費爾幹納盆地的,將作為除了金國天子以外,費爾幹納地區最大的封臣,協助王儲治理此地。

也就是說,鑒於太遠無法管理,於闐也不得不實行雙頭鷹的管理模式了。

整個費爾幹納盆地,將完全變成真正的封建模式,暫定為親王(王儲)-副王-侯-伯-阿摩支-伯克-知事七個等級。

王儲享有超過八十萬畝耕地以及與之相對應山林草地的封地,副王能得到四十萬畝。

侯最高八萬畝,伯最高三萬畝,阿摩支最高一萬畝,伯克最高五千畝,知事最高三千畝,最低兩千畝。

但這只是封地大小,並不互相統屬,他們都直接聽命於王儲。

其中阿摩支及以上的封臣,還可以在自己的土地內,封出屬於自己的家臣。

除了每年需要向大聖天子繳納一定的貢賦,也要聽從王國的征召,按照封地大小,出動軍隊跟隨大聖天子作戰。

除了這些封爵,還會封出一大批直屬於大聖天子的一千多到幾百畝的地主,用這些人構成了整個費爾幹納盆地的政治基礎。

王儲未成年之前,費爾幹納交給副王治理,王儲成年後,副王將治理權交還王儲。

王儲回到屬於繼承於闐天子之位後,下一任王儲年幼,治權又會讓副王代理。

這是一個極度類似日本幕府時期,特別是德川幕府時期的政治體制,問題毛病和隱患也很多。

但沒辦法,疏勒和渴塞城隔得太遠了,有接近兩千裏,途中還有雪山阻隔,根本建立不起有效的統治。

王儲和副王交替治理的模式也很有問題,萬一副王一下狠心,如同玉素普這樣來個割地自立,也不是不可能。

但總體來說,可能性不是太大,因為整個費爾幹納盆地,是處於張昭所創立的天竺到長安小循環之中的。

位於疏勒的於闐天子,捏著至關重要的商路,副王敢反叛,立刻就可以掐斷,讓行商們走碎葉去天竺。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這副王要讓下面密密麻麻的一大票封建主都跟著他反叛,那得拿出多少利益?

真能隨便拿出這麽多利益,哪有何必反叛?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張昭最終的目的是回到中原,再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只要中原大一統了,費爾幹納乃至碎葉,由誰統治,利益如何分配,還不是中原朝廷一句話的事。

到時候,於闐王族是張昭的女婿一系,費爾幹納副王和碎葉留後是兒子,有什麽好爭的?

大家合起來去波斯,去烏克蘭大平原,去天竺撈好處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