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張昭的天路(第2/4頁)

又是哪來的布匹錢糧鹽鐵,能支持吐蕃軍將跟太宗、高宗那個名將如雲的時代抗衡的?”

“是啊!日托上的那些吐蕃人,如果不是某常年接濟,早就過不下去了。

就是其中的貴人,能有碗蜜糖粳米飯吃,一杯紫酒喝,那都是好日子了。

當年他們是如何支撐那數十萬甲士的?難道靠的就是絲路的興盛?”

李聖天怔住了半晌,一個他以前從未去思考過的問題浮上了腦海。

“舅父說的沒錯,吐蕃之所以能興盛,就是靠的絲路興盛,而吐蕃之所以又迅速衰敗,也是因為絲路的衰敗。

其實安史之後,絲路尚可以維持,但吐蕃人卻做了一件自掘墳墓的事情。

他們在德宗貞元三年策劃了平涼劫盟事件,此無恥之計雖然消除了大唐西北三將,還殺傷了大唐數百精銳甲士,但其嚴重後果,卻比吐蕃得到的要大得多。

平涼劫盟後,大唐徹底放棄與吐蕃的會盟不說,更大的影響在於,吐蕃人把自己的言而無信暴露無遺,他們連大唐都敢劫掠,區區行商算什麽?

自此以後,行商寧願繞道回鶻控制的草原,也不走河西。

而覺察到河西行商少了之後,吐蕃人做的卻不是盡快展現自己願意維護商道的意向,反倒是下面的貴族東岱恐以後沒有行商,得到不財貨,幹脆縱容手下士兵劫掠,希望最後撈一把。”

“這真是找死啊!吾當以此為戒!”李聖天聽到吐蕃人的反智操作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是啊!自此以後絲路斷絕,哪怕吐蕃已經拿下了河西和大半個隴右,但產出根本無法維持數十萬甲士的軍隊規模。

大量甲士衣食無著,中下層軍官也生活困苦,彼此為了爭奪更多的生存資源,展開了慘烈的內部殘殺。”

說到這,張昭笑了一笑,“當年太保公振臂一呼,番漢響應的最大原因之一,其實也在於絲路斷絕。

河西本就不是富裕之鄉,絲路一絕,上下財源枯竭,坐困愁城。

所以當年太保公舉義,不但漢兒響應,粟特、龍家、達旦、回鶻,甚至吐蕃人自己也都望風而從。

實在是河西之地已經快要成死地了,打通甘涼,回歸故國的目標之後,其實還要加上重開絲路這一條!”

張昭笑著說道,李聖天卻如同恍然大悟一般,他目光灼灼的看向了張昭,顯然已經不是把張昭再看做一員勇將,而是當成一個士了!

“二郎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了,昔年祖父曾說,我們尉遲家之所以下定決心趕走吐蕃人,實是因為於闐生機已絕,我原以為祖父是說吐蕃人壓迫過甚,原來是因為絲路斷絕啊!”

說到這,李聖天仿佛摸到了一點張昭的思路,但就是還差一點沒想透,這個喀喇汗的王後,跟張昭的講的這些到底有什麽關系?

“甥男請問舅父,於闐這些年從絲路收到的商稅,是逐年上升還是在不斷下降?”

李聖天臉色一暗,“哪來的上升?去年收到的商稅,已經只有五年前的七成了!”

“那舅父肯定是以為商稅下降,是因為絲路的行商被高昌回鶻吸引,大量走了北路,所以才會造成南路的行商數量下降?”

“難道不是嗎?”李聖天疑惑的問道,他就是這麽以為的,所以才會跟曹議金商量,準備兩家聯合將行商盡量吸往南路。

張昭帶著使團走到樓蘭古城被高昌狄羅達幹仆固承劫掠,實際上就是高昌烏母主可汗對兩家的警告。

“不是!”張昭肯定的搖了搖頭,“甥男從武達兒那裏拿到了這些年從敦煌過境的行商統計和沙州商稅記錄,去年對比五年前,沙州商稅下降了足足三成半!”

“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難道是甘州回鶻有變?還是河西嗢末又在鬧事?”

李聖天頓時方寸大亂,不管是走北路高昌回鶻還是走南路於闐,行商都是從沙州敦煌而來。

而敦煌的行商數量和商稅下降,這就表明於闐商稅的減少,不是因為都走了高昌回鶻的北路,而是從東面來的行商,在急劇減少。

“都不是!”張昭深吸了一口氣,他竟然有點不忍將這個殘酷的現實告訴李聖天了。

“真正的原因,乃是關中人口凋敝,比之盛唐尚不足十之一二,中原之地幾經戰亂,丁口也大不如前,整個中土,富庶之地,已經開始轉向楊吳和錢越之地了。

關中殘破,河東、河南、河北也因戰亂動蕩不已,當年關中的十數萬富戶,百不存一,剩下的都是窮苦求生的農戶,他們消化不了西來的琉璃、玉石等物了。

因為這些無關民生,屬於官員貴族所用,當大唐消化不了西來的商品之後,行商就只能用銀錢來大唐購買大唐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