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張昭的天路

張昭知道李聖天為什麽會這麽問,因為就算是後世人,不是研究這方面的也不會知道,這些歷史上同時出現又幾乎同時衰落的大帝國之間,有著看似不太相關,但又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

想到這,我張大郡公從桌子上拿過一支毛筆。

從查理曼帝國控制的亞平寧半島北端,到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堡,再到黑衣大食的巴格達,再到波斯,再到西域,再經過河西走廊,最後到達長安。

張昭把這些地方,統統用毛筆劃了一條線,將他們連接了起來。

“這是?這是商道?是從大唐出發的絲路?”李聖天沉思了一小會,他知道張昭畫的是什麽。

這是連接東西貿易的商道!也是於闐立國的根基之一。

“不錯!舅父請看,這裏是查理曼帝國控制熱那亞,絲路的西端就在這裏,在這裏,人們就已經能買到大唐的綢緞和瓷器,不過等到了這裏的時候,綢緞等都已經是天價。

所以很多商人只是把大唐的綢緞和瓷器當做招牌,售賣的更多的,還是來自黑衣大食的商品。

等他們賣出自己商品之後,就會把當地商品收購一些,然後運回大食。

但大食土地貧瘠,他們根本吃不下這麽多的商品,那就只能不斷的往東運。

幾經轉手之後,這些商品匯總成為了出現在於闐的琉璃器、香葉、胡椒、肉蔻、橄欖油、三勒漿、毛毯甚至刀劍和甲胄馬匹等。

等到了於闐,其中一部分會被於闐消化,然後加入一些玉石、葡萄酒等繼續往東運,最終,所有的商品都會到達長安。

在長安,這些堆積如山的商品,會被擁有兩百萬人口的長安完全消化,就算長安消化不完,還有洛陽,還有隴右、山南、江南、劍南和嶺南乃至整個大唐。

而在以長安為首的大唐消化了這些商品之後,大唐的瓷器、陶器、絲綢等商品,又會被商人們不斷運走,然後一路踏上再次西行的道路。”

張昭一口氣說了很多,李聖天也跟著點點頭。

“沒錯!絲路就是這麽運轉的,當年大唐興盛時,光是路過於闐的行商,一年就有數十萬之多,那時候,可真是興盛啊!”

絲綢之路,這個十九世紀德國學者取名的商路,遠不是後世人聽起來那麽輕飄飄的。

它是在海上貿易興盛以前,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大型商道。

而且這條商道橫跨十萬裏,可不是一撥行商走到底的,而是一站一站,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商人接力下去的。

所以有了這條商道,沿途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好處,商人賺了錢,民眾賣出了不需要的貨物,買入了需要的商品,統治者收到了大量的商稅。

在絲綢之路的加持下,河西走廊可不是後世一提起就是苦哈哈的西北吃沙子之地,而是一等一的黃金通道,唐代敦煌的人口,甚至是後世敦煌的幾倍以上。

以共和國甘肅為主的河西之地,在唐代的地位等同於後世共和國的廣東地區。

這絲綢之路,聽著像是個普通的商道,但實際上是一條黃金路。

“可惜啊!絲路早已不復當年之盛,自天寶十四年安史二賊禍亂天下開始,這條絲路,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恨不能生天寶年間,生啖此二賊之血肉!”

哪怕已經是快兩百年前的事了,但李聖天提及安史之亂,還是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

“舅父,安史二賊禍亂天下後,破壞的可不只是絲路!舅父請看,安史之亂後,大唐幾乎就是江河日下了。

可在大唐衰落的同時,昔年與大唐同時興盛的大帝國如吐蕃、黑衣大食、大秦和查理曼帝國,通通幾乎同時開始衰落,前後不超過一百年,吐蕃甚至國之不存,舅父不覺得這有些太巧合了嗎?”

一道閃電在李聖天的腦海裏閃過,他哐當一下丟掉手裏的羊腿,眯著眼睛撲到了張昭的地圖面前,手指順著張昭畫的上絲綢之路一點一點的滑動。

“二郎你是說,這些大帝國之所以能保持當年的興盛,全是因為他們參與了這一條曠古爍今的絲路,而在絲路衰敗之後,他們就不可避免的集體陷入了衰落。”

“對!而絲路的衰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的衰落,舅父,咱們這個世界,當年共有丁口大約兩萬萬,而大唐,加上黑戶和隱戶,大約就有八千萬。

這是等偉大的數字!安史之前,八千萬口一年要消化掉的貨物簡直難以計算,所以不管西來多少商品,我們都能消化掉。

而在我們消化掉這些商品後,又會生產天量的貨物讓行商們販賣到西方,從而支撐起了西面數個大帝國的興盛。

您就沒奇怪過嗎?羌塘雪原上六月飛雪,苦寒至極,但吐蕃贊普是靠什麽維持二十幾萬甲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