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第2/4頁)

胡穆打開了話匣子,一臉深有感觸地道:“以往……倒也不是沒有見識過這樣的百姓,可他們困頓,亦或者是……饑饉,卻沒有太多的感觸,那時只覺得我自出身於書香門第,他們之所以這樣際遇,當然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愚鈍,所以才致如此。可這大半年,感觸卻很多。”

胡穗起身給胡穆斟酒。

胡穆沒有喝,繼續道:“可為吏之後和他們打交道,才曉得他們並非刁蠻,但凡你安置他,他都對你千恩萬謝,給他一個活幹,他們絕大多數,便肯下死力。更可怕的是,他們之中,許多人……在得知讀書可以境遇更好,一旦可以做到酒足飯飽之後,竟也肯自己購書發奮,有的人……全憑自己自學,甚至竟也可以做到識文斷字。”

說到這裏,胡穆的神情顯得有些郁郁,口裏接著道:“現在細細思來,真令人恐懼啊,你我平日裏自詡自己是書香門第,之所以與人有別之處,就在於我們讀書,且書讀的好,並以此為自傲的根本。可現在才知,即便是衣衫襤褸之人,其實他們的才智並非是在我們之下,他們若是學去了知書達理,也絕不會做的比我們差,他們不需名師,無需督導,有時掌握的讀書要領,也絕非你我可比。”

胡穗不禁笑了:“怎麽,兄長這些感慨,倒是擔心自己要被人追上了。”

胡穆擺擺手道:“這並非我的本意,我只說我的閱歷,正因為有了這些閱歷,我才曉得這新政的可怕之處,人人都說新政好,新政好就好在能聚財,對此,我倒不以為然。”

“歷來能成大事者,不無是能夠儲備人才,人才越多,又能夠人盡其用,那麽世上就沒有什麽是辦不成的事了。歷朝歷代,不盡都如此嗎?”

“可歷朝歷代以來,所謂有才具者,又有幾人呢?說到底,讀書之人就這樣多,有遠見卓識者更是寥寥無幾。可新政卻教原先九成五以上,那些讀不了書的人,也開始接觸書籍,他們為了改變,更加肯用苦工,我親見有勞力,一面在采石,一面背誦詩詞的,你想想看,數年亦或者十數年之後,會湧現多少人才?只怕……要比今日,要多十倍、二十倍。他們會更吃苦,更耐勞,更具忍耐,到了那時,我們若非是占了一個詩書傳家的好處,如何去與他們相比呢?”

胡穗道:“兄長這話,倒是教人三思。”

胡穗竟也認真起來,劍眉輕皺,接著陷入了沉思。

這令胡穆很是欣慰,於是繼續道:“這麽多的人才,遍布於天下,這大明將來,又是何光景?真的不敢去想象,也教人不禁為之神往,或許那時,就是天下極盛之時了吧,漢唐在這面前,也要黯然失色。”

見胡穗依舊沉眉,似乎被胡穆的話所觸動,胡穆倒是頓了頓,安靜地拿起酒盞喝著酒,沒有打擾他。

這時,胡穗猛地拍案而起,不由道:“哈哈,兄長說的太對了。”

“對在何處?”胡穆放下酒盞,欣慰地捋須看他。

胡穗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接著道:“我打算下一個話本,就寫一個苦工,家裏人都餓死了,遭受世人白眼,山窮水盡之時,一面做苦力為生,一面默默讀書,教他今日受盡天下人欺淩,他日一朝乘風而起,兄長說的不錯,現在直隸和饒州,有許多人都是這樣的境遇,他們聽了這戲,必定很有感觸。至於像咱們這樣的讀書人,也是讀書人的話本聽厭了,該換一換口味,也必會生出新奇之感。”

胡穆:“……”

胡穗卻喜滋滋地道:“單憑這些,只怕還不妥……或者說……不夠……對,該有個女子……自小青梅竹馬的,只可惜,兩家都家貧,那女子的父母嫌貧愛富,因而,將女子許配給了他人……你看這樣……是否妥當?”

胡穆木著臉,最後道:“算了,我們喝酒。”

胡穗則是歡喜地道:“這個話本,我需好好打磨十天半個月,一時也不輕易放出去,需等等看,最近有沒有什麽大商家……舍得給銀子,沒有兩千兩,我是不肯的。”

兄弟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說的倒都是滔滔不絕,卻似又話不投機。

不過,終究是血脈相連,即便是自說自話,卻也沒有什麽隔閡,兄弟相處倒還算融洽。

兩兄弟邊說邊吃,酒足飯飽後,天色已晚。

胡穆起身送胡穗,胡穆還是忍不住叮囑道:“賢弟,現在外頭,有一些不滿的士紳以及豢養的鷹犬作亂,你出門在外,還是要多加小心。”

胡穗的心情不錯,樂呵呵地道:“放心,過幾日,我便請幾個護衛,再者說了,這是饒州站的管轄,看哪個賊敢造次。”

胡穆只朝他笑了笑,抿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