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3/4頁)

解縉頓時大喜道:“殿下若能同意,實是利在千秋。”

張安世卻是突的道:“解公比其他諸王還是要強一些。”

解縉疑惑地看向張安世道:“噢?”

張安世道:“諸王只個個看著眼前,想著做一個討債鬼,伸手只想要火器,要戰馬和甲胄。可解公所想的,卻是各藩國百年之後的大計。”

解縉微笑道:“殿下過譽了,此番陛下既是征辟下官入朝,下官又久在爪哇。所以既能忝為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又熟悉藩國實情,自然而然,要建立一套新的天朝與藩國禮法,唯有如此,才不枉平生之願。”

張安世點頭,聽了這麽多,他大抵能理解解縉的心思了,骨子裏,解縉還是一個儒生,而儒生的本質,其實就和周公一樣,都希望能夠治國平天下,他們可能對於戰爭不太熱衷,卻極熱衷,建立一套秩序,說穿了,這放在後世,就是所謂的制度建設。

這是銘刻在骨子裏的東西,就好像基因一樣,無論他們采取什麽樣的學問去治理天下,總而言之,這老本行,他們是斷不會丟棄的。

張安世此時的臉色顯得越加隨和起來,感覺眼前的解縉也變得順眼了許多,不自覺地帶著幾分關切道:“解公回京,可還習慣嗎?”

解縉笑了笑道:“倒還習慣。只是爪哇的一些往事,也不免會有所想念。”

張安世意外地道:“想念?本王還以為解公在這爪哇十余載,度日如年呢?”

解縉卻是唏噓一口氣,帶著幾分真誠實意道:“開始時的確是的。不過殿下可能感受到那種披荊斬棘,而後一步步,先在爪哇立足,此後建立城邦,再之後,一點一滴的開拓出領地,而後,在此基礎上,修建出港口,建立起一座座的農舍,播下一顆顆糧種,最終……漸漸有了而今的模樣。”

“此中的辛勞和眼裏一點一滴的見證,在下官看來,這爪哇,如下官眼裏的嬰兒一般,如今這孩子已慢慢的茁壯,哪怕它遠不如大明,在解某的心裏,它也如自己的骨肉一般,難以割舍了。”

張安世看著解縉認真說著這話的樣子,他能感受到解縉這些話都該是發自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張安世不禁高看了解縉一眼,嘆息道:“解公這般一說,本王也就明白了。”

解縉回以微笑,看了看天色,便道:“好了,時日也不早了,下官需趕緊回京去,明日清早,還要入文淵閣當值。”

張安世和顏悅色地道:“我派人用馬車相送。”

“無礙。”解縉道:“下官還是坐渡船回去吧,反正也便利,就不勞殿下了,就此告辭。”

說罷,他行了禮,便頭也不回地匆匆而去。

張安世站著目送解縉離開,忍不住道:“這家夥……”

“殿下。”

此時,從隔壁的耳室裏,鉆出一人來,正是楊士奇。

楊士奇這些時日,一直住在張安世的王府裏,解縉入見的時候,他便閃身去了旁邊的耳室,方才二人的對話,自是被他聽得一清二楚。

張安世看了楊士奇一眼,忍不住帶著幾分感概道:“這家夥……倒是嘔心瀝血……哎……真羨慕趙王,有這樣的長史……”

楊士奇:“……”

“楊公別誤會。”張安世道:“楊公也很厲害,教人佩服。”

楊士奇道:“殿下看到了這解公的目光長遠,而臣卻看到了解公的高明手腕。”

張安世不禁訝異地看向楊士奇,道:“高明手腕?”

楊士奇道:“入京時,先是雷霆手段,狠狠逞了威風,殺氣騰騰。可此後每一步,卻都在懷柔,用秀才為官,拉攏有志之秀才。各學堂設分學堂,既交好了諸藩王,又使那些異鄉的軍民以及讀書人受到恩惠,只怕不久之後,這天下除了他重手打擊的贓官汙吏之外,幾乎人人都要受他的恩惠了。”

“可偏偏,在此過程之中,這解公不需付出任何東西。秀才為官,是朝廷的決策,新建分學堂,是殿下花費錢糧,出動師資,哎……解公還是那個解公,一點也沒變,永遠都能長袖善舞。”

張安世深以為然地點著頭道:“本王也看出來了,不過他的倡議,讓本王實在無法拒絕。”

楊士奇道:“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

張安世笑道:“那楊公得多向解公多學一學才是。”

楊士奇卻是立即搖搖頭,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臣可學不來。”

張安世哈哈一笑:“好啦,總而言之,咱們新洲,也能從中獲得巨大的好處!噢,對啦,往新洲的商團,已經預備的差不多了,此番糾集了各大商行的東家和掌櫃有四百多人,到時隨你一道往新洲去,你好好接待,無論如何,想辦法讓他們拿出銀子來……入他娘的,跟著本王掙了這麽多銀子,總要教他們在新洲留下一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