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一箭雙雕(第3/4頁)

解縉直言道:“不然我大老遠的來,是為了什麽?難道真有這樣的閑情雅致嗎?”

世仆卻道:“老爺該早一些說,小的連老爺的拜帖都沒準備。”

解縉則是淡定地道:“不必,這都是外在的虛禮客套。”

說罷,來到了府前,請人進去通報,不多時,便有人請他進去。

張安世是在王府的書齋裏見他,此時張安世手裏還提著筆,似乎在寫著什麽。

解縉跨進這間書齋,便笑吟吟地道:“殿下好雅興,下官見過殿下。”

張安世笑了笑,道:“倒不是雅興,也不是在練習書法,而是修書,給河南布政使司,交代一些讓他們迎接客商的準備。”

解縉顯得驚異,道:“客商?”

張安世道:“河南布政使司,現在是百廢待舉,鐵路很快就要修建起來了,水道也進行了開拓,土地現在也已分的差不多了,現在最缺的,恰恰是銀子,太平府這裏,招攬了一批客商,往河南布政使司走一趟,讓這些客商們走一走瞧一瞧,說不準,人家便肯在河南辦一些事了。”

解縉道:“爪哇那邊,若是也能奉行此策,或許會大不一樣。”

張安世搖搖頭道:“還是太遠了,若是沒有足夠的艦船,這艦船不能達到一日兩三百裏,只怕大家還是不肯去的,怎麽,解公來此,有何見教?”

“有何見教不敢當。”解縉道:“來此拜謁,倒是有兩樁事。”

他說話很簡潔和幹練,或許是在爪哇時,和商賈打多了交道的緣故。

張安世終於將筆擱入筆架,落座,這才看著解縉道:“願聞其詳。”

解縉道:“其一,是一件私事,殿下可知現在各藩國的現狀?”

張安世搖搖頭:“只略知一些,卻不多。”

解縉道:“眼下藩國最需解決的,乃是國體事宜。”

“嗯?”張安世眉一挑,顯然等著他的下文。

解縉道:“當初太祖高皇帝設藩國,在藩國內設長史府和衛所,一文一武,負責處置藩國事務。也設定了藩王的屬官,這在以往,太祖高皇帝的布置,是得宜的。”

“可現在,卻不合適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官位緊缺……藩國現在在海外,不必內陸,以往只需管理的乃是王府內部的事宜。可到了海外,卻是處處都要管,招攬的大量人才,卻因為朝廷所立的藩國官制問題,卻無法得到相應的安排,朝廷為了治理天下,所以設立了百官,可在藩國內……單憑朝廷設置的寥寥無幾的屬官,已無法解決問題了。”

“雖說藩國自行也招攬了不少幕僚,可這些人無名無分,時間久了,因無進身的希望,也難免灰心冷意,所以……下官以為……應該教這諸藩國,效朝鮮等國的藩屬制,設立百官。”

張安世用心聽著,心裏也有數了:“就是擴大藩國屬官的人數?”

“正是如此。”解縉道:“譬如長史,可分左右長史,其下設六司,依舊還是仿造大明體制,只是……官員的品級,有所區分。譬如大明的縣令,自然可為七品,可藩國一縣一地,則為八品,殿下看如何……”

張安世苦笑道:“這個你倒來問我,理應你奏請陛下才是。”

解縉搖頭道:“就算要奏請,也需審慎的擬出一個章程之後,再行上奏。否則貿然奏見,反而不美。殿下也有藩地在新洲,想來必也有高見。”

張安世沉吟著,道:“理確實是這麽個理,可就怕一旦官爵下放出去,各藩國隨意濫封官職,反而要出亂子。”

解縉微笑道:“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那麽……何不如……索性……也定下一個鐵律呢?”

張安世驚疑地看著他道:“解公的意思是……”

解縉從容道:“這個容易,要在藩國任官,必須得有秀才的功名,且藩國之內,也需有院試,由朝廷派員,前往各藩國主持院試,擬定秀才員額。除此之外……各大學堂的學員,如官校學堂、算學學堂等等,也可依其秀才功名入仕,殿下以為如何?”

張安世一聽,頓時狐疑地看向解縉。

這小黑子的狐狸尾巴,總算是露出來了。

這哪裏是增設百官,這家夥……又是在玩一箭雙雕的把戲呢!

在藩國準許秀才入仕,某種程度,其實就是解縉分化讀書人。

畢竟解縉這一番動作,已算是將讀書人徹底得罪死了,可兵法上說,叫圍三闕一。

你要人家的命,人家會狗急跳墻的,這個時候,要給人家一點甜頭。

現在天下有許多的秀才,可秀才的功名,在大明雖有一些特權,可畢竟有限的很。

畢竟進士才可做官,而舉人勉勉強強,運氣好的話,也有做官的機會,只是對於秀才而言,卻是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