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一箭雙雕(第2/4頁)

楊榮沒理胡廣的反應,卻又道:“穩住了廟堂上這些人,將那些害民的府縣官吏狠狠收拾,這是贏得民心的舉措,他這大明包拯的形象就算是立住了。以後誰若是彈劾他,必定要引起天下的公議,因而……即便有人對他恨之入骨,也絕不能拿他怎樣。”

胡廣點頭,忍不住嘆氣道:“都是吉水人……哎……”

楊榮道:“他這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不但轉瞬之間站住了腳,最重要的是,可以借此獲得天下軍民巨大的人望,又可得到太子與蕪湖郡王的善意,你想想看,此時……天下還有誰可以扳倒他?他已有金剛不壞的金身了,何況,此番大量藩國的官吏入朝,也會使藩國與大明日漸緊密,各地的藩王,只怕對這位解公,也是頗有好感的。”

胡廣道:“真沒想到,他還有起復的一日……”

胡廣的話,聽著有些酸溜溜的,要知道當初解縉落難,胡廣可是悲傷了許多日子。

畢竟,二人不但是同鄉,而且幾乎成了兒女親家。

現如今,眼看著轉瞬之間,解縉又炙手可熱,竟不自覺的,他心頭有著幾分失落。

正所謂既怕大哥苦,又怕大哥開路虎,大底就是這麽個心理了。

楊榮適時道:“可這對新政,不無好處。這天下的風氣,是該改一改了,若是再這般下去,可怎麽得了?無論解縉出於何種意圖,對我大明的百姓,也無疑是做了一樁好事。”

胡廣想了想道:“楊公,你與解公一樣的聰明,可為何現在在我看來,你不如他。”

“我當然不如。”楊榮也不生氣,反而嘆息道:“這世上的許多事,想要想明白,其實是很容易的事……譬如解公的舉措,我想,文淵閣裏頭,是人都能看明白吧。”

胡廣:“……”

楊榮則接著悶聲悶氣地道:“可能看明白,能想明白,能深知此中三味是一回事。可真要去幹,有這膽色,就必須得有破釜沉舟之心。這一點,我不如解公,這是性情所致,解公的性情之中,有銳志爭取的一面,而我……卻多是隨波逐流,雖知善惡與好壞,卻終究……只擅長順水推舟,絕非是那種鼓弄風雲之人。”

胡廣道:“所以宰輔、宰輔,解公擅宰,而楊公擅輔嗎?”

楊榮瞥了胡廣一眼,輕飄飄地道了一句:“胡公擅問。”

“你怎又罵人!”胡廣眼一瞪,氣咻咻的道。

天色將晚,霞彩已經落了下去,隱約已經能看到點點星光。

此時的棲霞,卻沒有感受到朝堂中的火藥味。

這裏商賈雲集,數不清的人流如織,各種吆喝和叫賣,幾乎所有的酒肆和飯館,也因到了傍晚時分而客滿。

可即便如此,沿街許多的商貨依舊還在陳列兜售。

諸多的掮客們,穿行其間,努力地招攬著買賣。

不少的商行,已經開始轉型,再不只是單一的生產和兜售商品,許多帶有投資性質的商行,已經開始效仿馬氏船行一般,開始尋覓投資,收攬資金,尋找更多的利潤。

此時,解縉穿著一件尋常的長衫,只帶著自己的世仆,穿梭其間。

世仆在後揮汗如雨,口裏嘀嘀咕咕:“老爺,明日清早,還要當值的,還大老遠的來此……”

這世仆是當初和解縉一道流放去爪哇的,屬於曾經共患難的人,因而……算是解縉的心腹,是以才可在解縉面前出言無忌。

解縉卻充耳不聞,到了某處絲綢行,一一摸了料子,詢問價格,這才出來。

他卻是又到對門的鋼鐵器械的商行裏去,見著各色的機械,不禁對這世仆感慨道:“爪哇的絲綢,乃這裏的三倍,即便是路途遙遠,運輸費用高昂,卻也依舊可以掙個盆滿缽滿。還有這樣的機械,在爪哇聞所未聞,回頭,我該修書一封,給趙王殿下,請他想辦法,請一隊人馬來,專門來此采購,這些是好東西,拿去種植園裏,可以大大地節省人力。”

世仆不禁訝異道:“老爺還想著爪哇……”

解縉微笑道:“吾兒還在那呢,再者說……我乃大學士,自然也要關注商貿和民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關心一下爪哇,有何不可?”

世仆苦笑道:“老爺您就是勞碌命呢!”

解縉卻是臉色平靜,道:“君子在世,怎可碌碌無為?好啦,你休要抱怨了,再走一遭,便去幹正經事。”

世仆頷首。

解縉走馬看花似的,宛如進入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看著這琳瑯滿目的商貨,一路飽覽過去。

見時候差不多了,才走出來,此時他眺望,蕪湖郡王府,也就不遠了。

解縉道:“走吧,去幹正事。”

世仆便道:“老爺是去拜謁那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