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滿門富貴(第3/4頁)

楊士奇想了想,又補充道:“殿下,官職不在大小,而在於,人是否可以從中獲得價值。若只是一味為了竊取高位,怕也難成氣候。”

張安世對著楊士奇的目光顯得越加欣賞,不由感慨道:“本王沒有看錯人,努力罷!”

半月之後,一封奏疏,終於送入宮中。

朱棣看到了解縉的字眼,眉頭輕皺,露了沉思之狀。

他對於解縉,也同樣沒有太好的印象。

畢竟一個人小聰明太多,朱棣這樣的人是絕對不喜歡的。

姚廣孝也有智慧,可姚廣孝的智慧體現在他的陽謀上頭。

他既會使用許多的手段,卻也會在朱棣身邊,發自肺腑的鼓勵朱棣,在朱棣受挫之後,理性的給朱棣分析利害關系,恢復朱棣的信心。

沉思良久,朱棣還是在太子的奏疏上頭,畫了個圈。

轉而對亦失哈道:“發詔,詔解縉入朝,任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

亦失哈聽到解縉二字,以為自己聽錯了。

意外歸意外,不過他沒有發出任何的議論,卻是道:“奴婢遵旨。”

邸報很快就抄送了這個消息。

這消息出來,百官對此議論紛紛。

他們對於張安世的章程,十分擔心。

不擔心是假的,以前的新政,只是惦記著你家的地。

可不管怎麽說,百官已成為朝廷大臣,家裏土地要緊,可烏紗帽才是他們真正吃飯的家夥。

一旦此事成為定局,就意味著,將來為官,尤其是想要平步青雲,未來必要遭受一番磨礪和苦楚,這可是十五年至二十年。

何況,即便熬過了這個,天知道朝廷還會不會把你征回來?

別到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那就真的只好望洋興嘆了。而且這個望洋興嘆,絕不是比喻,它是物理意義的。

此時,朝中百官,絕大多數,都是冷眼旁觀。

直到最終宮中的決斷出來,就更引發了許多人的竊竊私語。

人們揣摩著此事,那楊士奇,看上去確實是個人才,至於解縉……殿下猶豫了這麽久才推舉解公,必然是解公……本身就有許多太子殿下或者張安世不滿意的地方。

只是一時之間,沒有其他選擇,不得不硬著頭皮罷了。

解公入朝,福禍難料,不過……不管再怎麽樣,應該會比楊士奇好對付。

……

兩月之後。

爪哇。

趙王府。

趙王朱高燧此時看著詔書,一臉復雜之色。

他拿著詔書,叫了宦官取給解縉看。

解縉看過之後,也沉默了。

君臣二人,對視良久。

朱高燧終於開口:“解公,意下如何?”

解縉道:“趙王殿下意下如何呢?”

趙王朱高燧露出苦笑。

解縉見他不言,便道:“那麽臣就直說了吧,殿下這是且喜且憂,憂的是,殿下一時之間,失去臣這個左膀右臂,因而痛惜。喜的卻是,臣與殿下相知,若是能入閣,殿下在朝中,就如虎添翼,至少……爪哇這邊,就不擔心朝廷朝令夕改,擅自改動貿易之策,使趙王殿下陷入困窘的局面,臣也一定會盡力使朝廷,更傾向於貿易通商,加強對各藩國的聯絡,這對爪哇的未來,有著莫大的好處。”

朱高燧道:“廟堂裏畢竟太守舊了,即便總是有人在推動著新政和貿易通商,可終究還是步子太慢,若有解公在,本王確實可以無憂。”

“所以殿下希望臣去?”

“可本王舍不得……”朱高燧開始抹眼淚。

朱高燧的偽善,純粹是狗改不了吃屎,反正各種惺惺作態,遮遮掩掩的手段,真是伸手即來。

這一點……其實解縉也一樣。

因為解縉也流淚了,君臣二人,淚眼相對,朱高燧依依不舍的抓住解縉的手,而解縉也一手把著朱高燧的臂膀,二人竟都哽咽。

“臣又如何舍得殿下?得聞此訊,臣……五內俱焚,悲不自勝。”

朱高燧吸了吸鼻涕,紅著眼睛道:“痛哉,痛哉,可惜君父之命難違。”

解縉泣不成聲地道:“殿下……”

朱高燧情真意切地道:“本王會照顧你的親族的,你……你就放心去吧。”

“殿下……”解縉拜下,叩首,淚如雨下:“臣舍不得啊……”

“哎……”朱高燧悲切地道:“解公以為,誰可以接任長史?”

解縉倒是總算收起了淚,認真地道:“長史府文佐劉健如何?”

長史府書佐劉健,這不是開玩笑嗎?此人資歷太低,雖有才智,卻是絕不可能的。

於是朱高燧搖頭道:“不可。”

解縉又道:“儀賓司的陳泰呢?”

朱高燧卻是繼續搖頭,道:“儀賓府掌的乃是賓客事務,並不處理實際事物。陳泰沒有獨當一面的經驗,如何能治長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