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2/5頁)

說著,張安世痛苦地道:“大哥就慘了,大哥有許多的煩心事,雜念太多,操碎了心。”

朱勇眼中浮出了憐憫,認真地道:“大哥,俺心疼你。”

張安世大手一揮:“好了,別啰嗦了,回棲霞去。”

與張軏、丘松幾人會合,那陳禮也來了。

大家都翹首以盼著,張安世看了眾人一眼,便紅光滿面地道:“你們抓住了亂黨,立下了大功,不過大家不要高興得太早,大內出事了,你們也不要多問什麽,陳禮……”

陳禮一聽出事了,反而不震驚。

反正沒出事,陛下是天子,跟著張安世不吃虧。

若真出了什麽大事,太子克繼大統,張安世更是大賺,他這個跟著張安世混的,當然就更不吃虧了。

於是連忙道:“卑下在。”

張安世道:“給我監視趙王府一舉一動,還有應天府和羽林衛。”

“啊……”陳禮略顯驚訝。

張安世氣定神閑地道:“遵命行事就好,不要啰嗦。”

陳禮連忙收起吃驚的表情,便道:“是,卑下這就布置人手。”

張安世便又看向張軏幾人道:“你們守在模範營,要求做到枕戈待旦。所有人,一日十二個時辰,必須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手不釋劍,隨時候命!若有異動,我要求一炷香能集結出擊。”

張軏道:“大哥,這樣嚴重嗎?陛下……是不是已經成大行皇帝了?”

張軏有些悲傷,他對朱棣還是很有感情的,陛下對他很好,處處噓寒問暖,現在看大哥的意思,這不是擺明著……陛下出事的征兆嗎?而且極有可能,大行皇帝已經駕崩了。

張安世意味深長地看了張軏一眼:“不要有什麽雜念。”

即便是兄弟,張安世也是能隱瞞就隱瞞,不是因為張安世不願意相信張軏他們,只是不相信他們的智商,若是被有心人套出什麽話來,那麽這個計劃,就功敗垂成了。

吩咐定之後,張安世便到了自己的書齋裏。

在桌案跟前坐下,便見這裏堆積著大量的書信。

其中最多的,還是安南那邊朱高煦送來的。

這書信極多,大抵都是安南的情況,裏頭對於張安世的稱呼,容易讓人產生各種不適。

什麽‘愛兄親啟’、‘愛兄敬啟’之類。

現在的朱高煦,很讓人放心,且不說兄弟之間的情感問題,他幾萬人馬在安南,此後四衛的親眷也開始移居安南諸州。

這一直都是大明的方略,比如在雲南和貴州,就建立大量的衛所,同時命他們的親眷前往屯田。

這麽一大家子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四處都是不放心的安南人,唯一能鎮住安南的,憑借的就是他們的戰鬥力,以及遠遠強於本地土人的火器。

沒有商行源源不斷地將大量的物資運送去,安南總督府,是根本沒有辦法有效地維持統治的。

所以朱高煦每一次修書,都是來問物資。

什麽火藥短缺,什麽新建了一支土人的保安營,也缺一些軍械,諸如此類的話。

所以朱高煦難免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也就免不得要說上些各種肉麻的話了。

再加上朱高煦這家夥,現在都在安南的邊境挑起各種事端,動輒去與暹羅挑釁,顯然……是在為接下來將商行的影響力滲入暹羅做準備,此時急需商行的支持。

當然,張安世對於這種邊界上的摩擦,不甚關心,他關心的是安南的治理。

楊士奇已抵達了安南,就任副都督!

他這個副都督其實才算是安南真正的一家之主,因為朱高煦每日想的都是制造摩擦,操練將士,這安南的民政、通商、律法的擔子,就幾乎落在了楊士奇的頭上。

對楊士奇而言,當務之急是加強犯難與內陸之間的聯系,因此……廣建港口和碼頭,希望借助海運,先加強安南與廣東、福建布政使司的往來。

除此之外,修通往內陸之間的道路也是重中之重,緊接著便是在安南各州府,平衡當地土人貴族以及州縣官之間的利益,使他們能夠相互制衡。

這一點對於楊士奇而言,可謂是小菜一碟!

他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學習能力,很快便開始上手,並且借助商行,充實總督府的實力。

於是大量商行的人員,招募進了總督府,尤其是朱金送去的一百多個落第秀才,這些人也被利用了起來。

而楊士奇現在幹的,就是對安南的各個部族進行甄別,尤其是大力的籠絡當地的漢人,這些漢人多是流入安南的大漢遺民,人口大致占了安南的一成左右,至於安南北方,幾乎已經漢化了的土人,也成了借重的力量。

其中最大的舉措,就是進行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