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京城五大名儒

張安世便道“我可以幫忙,我要為姐夫分憂,姐夫平日裏對我最好,我拼了命也要為他排憂解難。”

張氏笑了:“你有此心就好。”

朱瞻基在一旁道:“母妃,母妃,我也拼了命要為爹娘排憂解難,我是真心的。”

張氏摸摸朱瞻基的腦袋,一臉贊許。

張安世卻是低著頭不語。

其實方才他確實是在吹牛。

可現在,一個念頭突然冒了出來。

有沒有一種可能,也就是說……一種真正解決姐夫煩惱的可能。

他腦子裏電光火石之間,開始瘋狂地運轉起來。

現在是永樂二年,而明初時期,科舉的制度其實並不完善。

雖然明太祖開科舉之後,對制度、文體都有了明確要求。士人參與科舉考試必須通過三場的考試。不過寫法或偶或散,初無定規。

因此,其實大家都是盲人摸象。

真正科舉開始形成了嚴格文體的時期,應該是在洪武二十多年。

這其中,也不過是經歷了兩次科舉而已,現在是第三次。

江西的讀書人,或者說,整個南方的讀書人能夠形成巨大的優勢,一方面固然是北方多兵禍,而南方相對穩定,所以南方文風鼎盛,對北方有很大的優勢。

而另一方面……現在這個時代,對於科舉,像有些像後世剛剛恢復高考的時期。

大家都不知道考什麽,所以出卷的題目也並不難,能考中的人……只要比其他人更優秀即可。

這科舉,還沒開始真正的卷呢。

真正卷起來,到了明朝中葉,甚至是明朝末期,那時候的考卷才是變態無比,而無數的考生,為了能夠考中,早就將科舉的套路摸的滾瓜爛熟,從如何討巧作文章,如何練習八股格式,再到如何將四書五經背個滾瓜爛熟,還有專門應付考試的一些老師,每日啥也不幹,就瞎琢磨考官的喜好。

這是一場軍備競賽,而這場軍備競賽還未開始,大家拼的還是底蘊。

顯然很多人還沒有真正開始意識到,往後數百年,那些讀書人為了科舉是如何瘋狂的。

這就如,後世任何一個經歷過無數內卷,每日做各種題庫,還飽受各種補習班熏陶的考生,若是放在恢復高考的時候,那是何等的金光閃閃。

張安世深吸一口氣,他心裏生出了一個念頭……我張安世可能不懂啥叫八股文,但是我特麽的懂考試啊,我知道怎麽卷啊。

如果他尋北方籍的讀書人,和這些尚且處於混沌狀態,尚且沒有摸清考試套路的讀書人們來考一場,會怎麽樣呢?

這樣一想,張安世有些不能淡定了。

至少可以試一試!

丟一個經歷過衡水中學的家夥,送到恢復高考的時候,會是什麽樣子?

張安世情不自禁地驚呼起來:“哈哈哈哈……我想到了。”

說罷,一溜煙便跑。

張氏見張安世這冒冒失失的樣子,不禁嗔怒:“像什麽樣子,只誇你幾句,你便又這樣了……”

說著,張氏搖頭。

朱瞻基在一旁坐得筆直,奶聲奶氣地道:“母妃,兒臣就不一樣,兒臣就不冒冒失失,兒臣最聽母妃的話了。”

……

張安世興沖沖地回到了國子學。

箭步沖進了正義堂。

高呼一聲:“怎麽樣啦,這家夥有沒有皮癢。”

顧興祖讀書讀得更認真。

朱勇和張軏拿著戒尺,來回踱步,圍著顧興祖轉圈圈。

只有丘松頭枕著腦袋,在課桌上酣睡。

張安世沖到顧興祖的面前,劈頭蓋臉便問:“你家原籍哪裏人?”

顧興祖一見博士張安世這兇相畢露的樣子,便戰戰兢兢,眼淚在眼眶裏打轉,這時候連他的阿爺也靠不住了,只好怯生生地道:“回博士的話,俺……俺是揚州人,祖籍是湖南湘潭。”

張安世一把抓著他的衣襟拎起他,道:“我說的是戶籍,戶籍,你家的戶籍黃冊在哪?”

顧興祖要哭了,磕磕巴巴地道:“本來是在南直隸,後來……後來……他們殺死了俺爹娘,俺爺投了北軍,應當……應當移戶去了北直隸。”

“北直隸?”張安世眼睛一亮:“你確定後來沒有移戶嗎?”

顧興祖道:“沒……沒有……俺爺東征西討,沒這功夫,而且許多靖難之臣,戶籍都在北平,也沒見有人去改。”

北平現在是永樂年間的龍興之地,是當初從龍的象征,這可是一筆資歷,有人願意改才怪了。

張安世一拍顧興祖的腦袋,整個人興奮地大笑著道:“哈哈哈哈……這樣的話,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好,實在太好了,我很欣慰,興祖啊,你可知道為師一直很看重你?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