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法(第2/2頁)

原來明朝建國之初,由於蒙古人對東北地區的破壞性統治,導致原來的國家形制被完全摧毀,只剩下各種文明程度較低的部落。

明朝便根據其地理位置和文明程度,將其劃分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類。

其中建州女真即遼金時代的“五國部”,後來發展為如今的東虜本部。

而海西女真即海西(松花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後來發展為哈達、烏拉、葉赫、輝發海西四部,後來被老奴的建州女真所吞並。

而所謂“野人女真”,則是海西女真以北的漁獵部落,其最著名的便是後金所稱的“索倫部”。

這些“野人女真”雖然開化程度較低,卻擁有英勇善戰、悍不畏死的優點。

本來依照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些“蠻人部落”打起仗來,雖然擁有強大的沖擊力,但是由於社會發展落後,無論武器裝備,還是組織水平都遠低於“文明社會”,故而常常不成氣候。

然而,就這些“不成氣候”的“野人女真”被後金掠奪為奴以後,誘之以利,施以以堅甲利刃,然後驅為“死兵”。

凡戰,“死兵在前,銳兵在後。死兵披重甲,騎雙馬,沖前,前雖死而後復前,莫敢退,退則銳兵從後殺之。待其沖動我陣,而後銳兵始乘其勝。”

這種結合了“文明社會”的組織度和“野蠻部落”沖擊性的雙重優勢的隊伍,一經出現,就在對明軍的戰爭中取得了極大的優勢,以至於連戰連捷,銳不可當。

張順聽那孫傳庭講述了半晌,頓時也覺得棘手。

“夫戰勇氣也”,莫說在這種“冷熱”交替的時代,哪怕到了後世十九世紀,祖魯人尚且能夠憑借堅定的沖鋒,殲滅上千裝備了後裝線膛槍的英軍,更不要說張順這種“半冷半熱”時代的軍隊了。

“那……那明軍怎麽應對東虜這種戰法?”張順沉吟了片刻,別管靠譜不靠譜,先向明軍取取經。

“無他,火器戰車一法,可以禦之!”孫傳庭沉默了半晌,只好搖了搖頭應道。

特麽……張順聞言頓時想嘛麻麥皮!

你道為何,因為張順想起來另一個專門針對戰車的武器——紅夷大炮!

難怪明軍屢戰屢敗!

聽到此處,張順不由恍然大悟。

原來後金除了驅趕“死兵”沖陣以外,尚且有大量紅夷大炮可用。

如果自己效仿明軍“火器戰車”戰法,要麽被其紅夷大炮轟開車陣,要麽被其一人多騎甩在風中淩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