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阿史那社爾的叛逃(第2/3頁)

這麽做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為了感謝人家的辛苦。

二是為了不讓人家眼紅。

三是告訴人家,咱們可以共富貴。

前兩點其實也沒那麽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第三點。

一個不能共富貴的上位者,是沒人願意死心塌地的幫你做事的。

一個聰明的上位者,也不可能單純的以為人人都會忠心耿耿的追隨你。

像是宇文寶那種心思單純的人,以及趙成雍那種沒得選的人,才會在沒辦法共富貴的情況下獻出忠心。

像是李世勣、蘇定方等一眾有能耐的聰明人,是根本不會被那些封建的教條糊弄住的。

想要得到他們的效忠,就必須有所付出。

而共富貴,是他們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你為什麽會來這裏?”

再次出了中軍大帳,看到殷開山還跟在身邊,李元吉忍不住問。

按理來說,殷開山如今應該正率領著李神符麾下的兵馬在四處清掃突厥殘部才對。

之前在中軍大帳中飲宴的時候不好問這個問題,那樣的話,人家會覺得你嫌棄他,再趕他,容易生出誤會。

去巡視繳獲的金銀珠寶的時候,也不好問,人家會覺得你防著他,會覺得你擔心他覬覦你的金銀珠寶。

現在飲宴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也沒有巡視繳獲的金銀珠寶,終於可以問了。

殷開山趕忙挺直了腰杆正色道:“蘇尼失部似乎出現了什麽變故,就在不久之前,蘇尼失部的阿史那社爾帶著約莫十萬人馬,離開了蘇尼失部,沿著漠南往西方去了。

我們總管覺得這裏面可能有什麽問題,所以特地差臣來向您稟報。”

李元吉愣了一下,道:“你是說蘇尼失部的阿史那社爾帶著人逃離了蘇尼失部,沿著漠南往西方去了?”

殷開山鄭重的點頭。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道:“那看來我和我二哥猜測的沒錯,蘇尼失有可能已經死了,蘇尼失部也出現了內亂。”

殷開山驚愕的道:“您是說蘇尼失已經死了?”

李元吉點頭道:“不然你如何解釋阿史那社爾在蘇尼失還活著的情況下帶著十萬人馬逃離蘇尼失部?”

那可是十萬人馬,不是十萬牛羊。

在蘇尼失部也是一股相當重要的力量。

蘇尼失要是活著,怎麽可能允許阿史那社爾這麽幹?

畢竟大唐如今距離兵進蘇尼失部僅剩下一道命令了,蘇尼失要是活著,肯定會極力的收縮兵馬,拉攏一切能拉攏的勢力,一起抵禦大唐,而不是任由內部出現分裂。

所以蘇尼失必然是死了。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阿史那社爾才能堂而皇之的帶著十萬人馬離開。

畢竟,蘇尼失是鎮得住阿史那社爾,可蘇尼失的兒子卻不行。

他兒子各個方面都不行,甚至都不如頡利的兒子欲谷,所以震懾不住阿史那社爾這種虎狼。

“這麽想的話,那蘇尼失還真有可能死了。可這種情況下,阿史那社爾不該想盡辦法維持蘇尼失部不亂嗎?為何會帶著人馬逃離蘇尼失部,往西方逃去?”

殷開山點了點頭,忍不住疑問。

突厥馬上都要滅國了,團結才是他們最需要做的,這個時候搞內鬥,搞分裂,只會讓大唐得利。

阿史那社爾和蘇尼失的兒子阿史那必勒就算是再蠢,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李元吉搖搖頭道:“這我就不知道了,具體是怎麽回事,我已經派薛收去了解了,等薛收了解清楚了,我們就知道了。”

殷開山問道:“那我們現在該怎麽辦?阿史那社爾帶了那麽多人逃往了西方,很有可能是去投奔統葉護的。

一旦他借著這些人馬在統葉護手下站穩腳跟,得到了統葉護的支持,那他隨時有可能帶著這十萬人馬,以及統葉護給他的人,重新殺回來。”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搖搖頭道:“這個可能性不高……”

統葉護如今離死不遠了,他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來招惹大唐。

而且阿史那社爾真要是倒向了西突厥,那麽有很大的幾率會跟夷男和黃頭產生沖突。

有夷男和黃頭牽制,他想做什麽都很困難。

畢竟,對他而言,夷男和黃頭是背叛者,是造成突厥分裂,並且被大唐所征服的背叛者,可以說現在突厥所面對的局勢,夷男和黃頭是有一定的責任的,所以他不可能原諒夷男和黃頭。

同樣的,對夷男和黃頭來說,他是被背叛者,當背叛者面對被背叛者的時候,會心生愧疚,會害怕對方報復,當這些全部加起來以後,他們身為掌權者,所能想到的不是如何補償對方,獲得對方的原諒,而是如何鏟除對方。

這就是掌權者的思維,在發現一件事令自己心生愧疚,並且還會被報復以後,不會想著去彌補或者取得原諒,只會想著徹底的將對方鏟除,這樣一來,愧疚和報復就徹底不存在了,他們可以繼續心安理得的做掌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