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 謀交(第2/2頁)

馮盎愣了一下,滿臉錯愕。

李元吉這麽說,不就是否定了他們三代人的努力嗎?

如果還有其他便捷的辦法,那他們三代人在這件事上所展現出的毅力豈不是顯得很蠢?

陳叔達和任瑰都覺得雍王殿下似乎是有點急了,對視了一眼後,準備勸誡。

大唐要在交州推廣漢化,將交州百蠻由蠻轉漢的事,是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功業,不能一蹴而就。

畢竟,大唐等於是要通過不那麽血腥的手段去同化一個擁有著數十萬戶、上百萬族人的民族。

會遇到的困難必然是數以百千計算,不是三言兩句就能解決的,得下苦功才行。

所以太急了肯定不會成事。

“殿下……”

陳叔達拱手準備勸誡。

只是話還沒說出口就被李元吉給擋回去了。

李元吉擺著手道:“我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但我大唐沒有那麽多時間一直盯著交州。”

大唐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比交州重要的不在少數。

大唐不可能分出太多的精力去盯著交州。

大唐要經略的地方也遠遠不止有一個交州。

所以交州的問題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去解決,而不是下苦功,出死力,耗費幾代人的努力去解決。

“所以我需要一個更加便捷的辦法!”

李元吉盯著陳叔達、任瑰、馮盎三個人說。

陳叔達知道大唐還有很多問題等著去解決,確實不能把時間浪費在交州身上,所以遲疑著沒多言。

任瑰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也沒有多言,而是皺著眉頭思量起了辦法。

馮盎對大唐如今的情況倒是了解,但是對大唐以後的展望,以及以後要解決的問題了解的卻不深,所以他沒有像是陳叔達和任瑰一樣一言不發。

“殿下,可交州的問題並不是快刀斬亂麻就能解決的,非下苦功不可啊。”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表示認可了馮盎的說法,但依舊問道:“所以你還有沒有其他更加便捷的辦法?”

馮盎一聽這話,就知道李元吉已經打定了主意,他再勸也沒有用,只能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搖頭道:“除此之外,臣別無他法了。”

也不是說毫無辦法,如果朝廷肯下血本,派遣上百萬大軍把交州的千山萬嶺犁一遍,將山裏的所有蠻人趕出來,讓他們聚集在一起,對他們暴力的進行漢化的話,那倒是能在短時間內讓交州實行漢化。

可這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會出現的變數也太多了。

朝廷除非是瘋了,不然不可能下如此大的血本的。

有百萬雄師,朝廷都能橫掃東西突厥、吐谷渾、吐蕃、高句麗、百濟、乃至更遙遠的地方了,哪還用盯著交州那一畝三分地。

“你說,廣派商賈去山林裏收各種山貨,吸引蠻人下山,再對其進行漢化如何?”

馮盎既然沒辦法了,那李元吉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想法的靈感來源於後世。

用主動上門收山貨的方式先催生出一批富蠻來,然後鼓勵更多的蠻人‘下海’,再讓這些富蠻去組建最原始的手工作坊,吸引蠻人下山務工,給蠻人好一點的待遇,讓他們在山下安家落戶,最後借此將各蠻人寨子裏的年輕人抽空。

等到蠻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適應了漢人的生活了,再讓他們回山裏去,估計他們自己都不答應。

至於各蠻人寨子裏的老人,等時機成熟了將他們接下山好了,他們要是想固守著蠻人寨子老死,那就隨他們去好了。

當然了,後世的方法未必適合大唐的土壤,所以得根據具體的情況,不斷的做出改變。

李元吉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先通過商賈們的嘴,增長蠻人們的見聞,讓蠻人們對山下的生活充滿向往,然後再以賄賂蠻人首領的方式,從蠻人寨子裏征發勞力,讓他們去各處增長見聞,開拓視野。

等到他們的眼界高了,心氣也高了,就再也不肯回寨子裏去了。

到時候不用朝廷說,他們也會想辦法留下來。

到時候朝廷就可以順風順水的對他們實行漢化了。

這也是個長久的過程,需要一些時間,但要是集思廣益,多收集一些辦法,多管齊下的話,所需要的時間就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