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拔一毛而利諸公

李元吉坦言道:“一部分要留著征討突厥,另一部分我準備交給任瑰推廣水稻……”

至於推廣杏廬的事,李元吉沒說。

因為推廣杏廬這種事在李綱等人眼裏是不那麽緊要的事。

畢竟,大唐在各地已經設立的醫署,也有相應的醫官坐鎮,有一套以太醫院為主,並且還算完善的官方醫療體系。

能勉強應付各地官方人員的醫療所需。

所以廣設杏廬,將醫療資源進一步的下沉,在李綱等人眼裏,還沒那麽重要,屬於可做可不做的。

如果讓李綱等人知道他劃撥了一筆錢糧專門做這件事情,那麽他們說什麽也會把這筆錢糧摳出來,去做其他的事情。

李綱等人聽到這話,齊齊的一愣。

李元吉留下一部分的錢糧充作征討突厥之用,這他們能理解。

畢竟,戰爭是一個很耗費錢糧的活動,沒有足夠的錢糧做支撐,即便是兵強馬壯,兵多將廣,也很有可能功敗垂成。

而突厥又是大唐的大敵,屬於大唐必征之列。

所以李元吉提前為征討突厥做一些準備,他們能理解,他們甚至還願意支持。

但是,李元吉用剩下的一部分錢糧去推廣水稻,那他們就理解不了了。

因為他們今天才知道李元吉還準備推廣水稻。

在此之前他們別說是有所了解了,他們連一點兒風聲也不知道。

如果這是軍政的話,那他們不知道就不知道了,畢竟,軍方的任何行動還不需要跟他們匯報,軍方的一些秘密的動作也不需要告訴他們知曉。

可這是民政啊,而且還是關系到數萬萬黎民的民政。

他們身為民政的主管,一點兒也不知情,那就不合理了。

李元吉偷偷摸摸的做這種事,不告訴他們,有點不拿他們當回事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這項政令從發起到實施,他們都不知情。

這項政令到底是善政,還是惡政,他們也不知道。

讓他們去接納這項政令,完全不可能。

如果掌權者所說的一切,或者是所作的一切,他們都要贊同的話,那他們還算是什麽重臣,還算是什麽匡扶社稷之臣?

所以,李綱第一時間站起身拱手道:“敢問殿下,您所說的推廣水稻,是您臨時起意,還在想的事情,還是已經開始實施了?”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李元吉也沒有隱瞞,開門見山的道:“我已經命任瑰去江水以南的各地尋訪適合種植水稻,推廣水稻的地方了。

日前任瑰向我上奏,說是嶽州是一個種植水稻的好地方,適合推廣水稻。

只是當地有水匪、朱婆龍為患,需要清剿。

還需要築城為基,讓當地的流民有所依靠。

如此一來才能讓當地的流民們老老實實的入籍,踏踏實實的開墾水田,種植水稻。

我已經給荊州都督府下令了,著荊州都督武士彟率軍清剿嶽州的水匪和豬婆龍,同時命嶽州刺史、嶽州司馬、嶽州長史,盡快在嶽州選址,築城為基,收攏流民,為流民入籍。”

李綱聽到這話臉色大變,裴矩、蕭瑀、陳叔達等人的臉色也不好看。

他們還以為李元吉只是臨時起意,有這麽一個想法呢。

沒料到李元吉已經開始付諸於行動了,並且背著他們做了這麽多的事情,這對他們而言,跟打臉沒區別。

李綱當即沉下臉道:“殿下,嶽州乃是水澤,嶽州當地的百姓自古以來都是以捕魚為生,冒然的在嶽州築城,並且讓當地的百姓放下漁網,走下漁船,開始在淤泥裏種植水稻,恐怕會引起當地百姓的不適。

而且,嶽州水澤廣布,想要清理出來築城墾田,也非易事。

朝廷即便是給足了他們錢糧,三五年內也未必見成效。

更重要的是,三五年後若是證明了此法不可行,那朝廷就白瞎了這些錢糧了啊。”

李綱這話說的還算客氣。

如果是換成魏徵來說的話,一定會說的非常刺耳。

李綱這些話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那就是‘你不懂,也沒有仔細的考察,就別瞎搞’。

李元吉心中感慨連連,他是瞎搞嗎?

他是真的在做一件利國利民,也利嶽州百姓的大事。

別人不知道嶽州的潛力,他還能不知道?

《嶽陽樓記》是白讀的嗎?

不過,嶽陽樓如今還叫巴陵城樓,還沒有改名為嶽陽樓,《嶽陽樓記》也沒有出世,所以這番話還沒辦法跟李綱說。

李元吉感慨道:“李公,事在人為嘛。既然任瑰覺得嶽州可以種植水稻,我們為什麽不試試呢?”

李綱張了張嘴,要反駁。

李元吉繼續道:“李公,我大唐不只有江水以北的半壁江山,還有江水以南的半壁江山。我們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江水以北,還要多看看江水以南。